当前位置:冬梦学习网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内容页

小学语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有哪些 (一)

(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句子的深层含义,往往和具体的语言环境——这个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的内容有关。因此,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体会出句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思。比如课文《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个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单单地看这句话,似乎很简单,就是说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但是,句子加了“多么”这一修饰词,我们就要深入理解周总理的工作是怎样的劳苦,生活又是如何简朴。而这些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得到真切的体味。

(2)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焦急”的意思是非常着急;而“耐心”的意思是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这两个词乍看起来似乎矛盾,这时就要想老奶奶为什么而焦急?为什么又耐心地等候?从而理解这两个词乍看是矛盾的,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灵车绝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3)思考言外之意,理解句子含义。

有些句子我们要透过表面来探究它的言外之意,往往这种“弦外之音”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道:“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并非说明她们真的得到了幸福和快乐,而是说明这种幸福和快乐只有到另一个世界中才能实现,进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4)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理解句子含义。

作者在写作中,常常会借助一些修辞手法,使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变得生动、含蓄、深刻起来。因此,仔细体味、揣摩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助于领悟作者在句子中所蕴藏的更深一层的意思。

在《山中访友》一文中写道:“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赞扬了老桥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5)联系实际,运用联想来理解。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并且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被烈火燃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6)联系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含义。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透过句子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本意。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写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问:“碰壁的原因是什么?”当然是:四周黑洞洞的。

接着领悟出“四周黑洞洞的”和“壁”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认清句子的内涵意思,我们可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像鲁迅先生这样的进步人士自然受到打击与迫害,从而激发了我们对鲁迅先生的佩服,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这样一理解,注意了时代背景,就会懂得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懂得了这些,就能透过字的意思,探寻出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它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无比憎恨!从“黑洞洞”和“碰壁”两个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学语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有哪些 (二)

1.从文章中心入手理解句子意思。

在中,学生常能接触到借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环境衬托等写作手法,其中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往往是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句子,有的甚至点明了中心,因此可以把理解句子同中心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更加透彻。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这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与“可贵之处”,然后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启发学生将“樟树——故居——故居主人”紧密联系起来思考,找出樟树的可贵品质与宋庆龄可贵品质的相似之处,学生不难发现,写樟树实则写宋庆龄,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同志的衷心爱戴和怀念。

2.通过变换句式理解句子意思。

句子中的句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疑问句、因果句、反问句等,教学中如果能采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就会浅化内容,降低理解难度,对理解句子内容,体会情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可以引导学生把这句话改成“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将两个句子比较着读一读,学生就会明白,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

有的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与学生的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时,如果我们善于发现其相通之处,并能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含义。特别是在中。

如《秦兵马俑》一文,“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读完这句话,学生能初步感受到一号坑很大,但对其中具体的数字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教室进行对比教学,如我们的教室大约60平方米,一号坑的面积大约相当于238间教室那么大。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的体会到一号坑面积之大。

4.联系写作背景理解句子意思。

有的文章,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离开了当时的背景,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其弄清这些较难理解的句子的含义。如《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中“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学生对这句话很难理解,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交流事件发生的时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接着交流查阅到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在学生了解到香港这个“游子”在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后终于要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时,提出问题:

这里“失散多年的孩子”指的是谁?“母亲”指的是谁?此时,学生不难理解“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国人占领、统治百年的香港;“母亲的怀抱”暗指祖国这个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隐喻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小学语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有哪些 (三)

⑴抓关键词语、关键部分理解含义[弄清词义,句义也就理解了]

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人在画中游是关键部分,意思是说人好像在图画中游玩一样,[我们还得想想: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说呢?原来是作者觉得这山水太美了],句子的意思是--人们画着小船在漓江上游玩,就好像是进入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一样,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⑵联系上下文、注意时代背景体会言外之意。

这类句子的表面意思好懂,但更深刻的意思就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以出来。例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荔枝》。这句子表面看是说:到现在荔枝和以前一样年年都红、都成熟。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句子全文的结束呢?联系上下文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此时作者的母亲已经去世,在母亲生前作者时常买荔枝孝敬老人家,可是现在母亲已不在人世了,作者看到年年红润如前的荔枝自然忆起母亲],可见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作者面对年年依旧红的荔枝,常常怀念自己的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重与怀念之情。

⑶注意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意思,再理解句子内在含义。

例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个句子中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排比部分说明了邱少云不动的原因,比喻部分说明了邱少云意志坚强。整个句子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和这次战斗的胜利他严于律已、勇于献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