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看》作文初二
我在人生旅途中慢慢地走着,边走边看,边走边思索着……在医院里,一块温暖而整洁的布料包裹着我的身体。我哇哇地大哭,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一群大人,他们的眼里闪着泪花,我很奇怪: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和感动呢?慢慢地,我长大了。我开始写字,画画,偶尔还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心里高兴,他们比我更高兴。我明白,这一切都是他们不辞辛苦地教导我所换来的结果。血浓于水的亲情使我有了初步的理解。
上小学了,我遇到了许多知心的好朋友。他们一个个陪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看到了友情的滋味原来是这般的甜蜜与奇妙。他们从不在面前关心我,但每个都在背后默默无闻地支持着我。友情,如一杯加了糖的柠檬水。我能尝到其中的甜,但在甜的背后,却还是隐含着淡淡的酸。因为他们,我明白了一个人需要友情,在没有朋友的世界里,他必将焦渴而死。面对友情,我总能一笑而过,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
我边走边看,看到了友情的真挚与力量。
这时的我,在亲情方面也有了深刻的感悟。亲情,体现在每个细节当中,它无时无刻都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亲人对你的关爱。那关爱,使你的心里温暖长存。或许是一杯热茶,一份早餐,一个签名,一个微笑……父母渐渐老去,只为了看到我们顺顺利利。他们在我生病时焦急不已,在我康复时欣喜万分,在我成功时高兴,在我失败时给我鼓励。在亲情面前,任何事物都显得太渺小,太渺小。我边走边看,看到了亲情的伟大与温暖。
在我的人生路上中,这两种情感给予着我巨大的力量。他们促使着我向前,再向前。在铺满亲情与友情的道路上,我边走边看,静静地思索着……
一眨眼,我已在旅途中走了数千里。我伴随着友情与亲情,依然慢慢地走着,想着,依然看着沿途风景,陪伴着我走下去。
篇二:《看》作文初二
周末的生活总觉得枯燥无味,电视成了调节生活的一剂“猛药”。它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可以调节我们的生活,可以让我们在娱乐中学习知识。可妈妈却总以“学习为重”为理由,拒绝我这想看电视的小小心愿。哼!既然你把我“逼上梁山”,可就别怪我偷看了。
星期天早晨,我的“电视瘾”又上来了,我悄悄地打开房门,探出脑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向客厅,谁料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妈妈正在客厅“恭迎”我的“大驾”呢,一见我出来,妈妈的“口水军团”就立即向我抛出“重型炸弹”,她叉着腰,向我吼道:“你想干什么?作业做完了吗?复习了吗?就知道看电视……”没等我反攻,妈妈又向我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你知不知道一日之计在于晨?还不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不让你看电视还不都是为你好……”妈妈的唠叨就像“水漫金山”,我毫无招架之力,只好缴械投降。
虽然失败了,但贵在坚持嘛,我相信“苦心人,天不负”。接下来就让我见机行事,来个“逆转残局”吧!
快到中午了,妈妈准备出去买菜了。这可是我偷看电视的大好时机啊!我猫着腰,趴在门缝上盯着妈妈,只见她提着包,左右小心查看一番后,终于出门了。
等妈妈出门后,我小心翼翼地走到客厅,左右观察了一番,打开了电视,发现妈妈在电视里设了密码。哈哈,妈妈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竟忘了我还是个电脑高手呢!我三下五除二就把密码了,然后“肆无忌惮”地看了起来。
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时,“咚咚……”妈妈回来了,我急忙飞起一脚踢向插头,直接断电。
妈妈打开门,走进来转了一圈,走到电视机前,用手摸了摸,对着我说:“你没看电视吧?”“没有,绝对没有!”我决定死扛到底。
妈妈向我走了过来,围着我转了两圈。我心里直打鼓,心想千万别被发现啊!妈妈阴下脸来,说:“咱家的电视要爆炸了,都热得烫手了,除非……有人看电视了。”我的脸蹭地一下红了,心里直发虚。
终于在妈妈强大的心理攻势和铁证如山的事实下,我坦白了事情的经过,最终被“判罚”抄课文5遍。
哎,这就是偷看电视的后果啊!
《看》作文800字初二相关文章:
篇三:《看》作文初二
看,只需要眼睛;见,必须用头脑和灵魂。如果你只用眼睛看东西,那么你所看到的必然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只有用头脑和灵魂看东西,你才能看透事物,看清其本质。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小视频,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男子靠拾荒维持生计,他每天在垃圾桶里翻翻找找,搜寻者一些有用的东西。在那烈日当空,酷热难挡的一天,他也像往常一样,在垃圾桶里翻找着,将从中捡出的饮料瓶放进身后的大麻袋中。突然,他看见前方的草地上有一小瓶别人遗弃的矿泉水,他立马跑上前,拧开瓶盖一口气喝光。这一个动作,让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在沙漠中走了多天已经快不行了的人找到了挽救自己生命的水。
紧接着,他在草地上看到了一个粉红色的长方形钱包,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两大沓一百元人民币及多张银行卡。他想:这么多钱,失主现在一定很着急吧,我还是在这儿等他会儿,他待会儿一定会回来找的。于是他就地坐下。
接下来,一位打扮时尚的年轻女子出场了,她一路寻寻觅觅,向路人打听有没有看到过一个粉红色长方形的钱包,可他们的回答都是没有。她又继续一路向前寻找,碰到了一个衣冠楚楚、手上拿着最新款手机的男子,她走上前,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询问道:“帅哥,请问你有没有看到过一个粉红色长方形的钱包?”回答也是没有。
当这位女子走到那位衣着寒碜的男子身旁的草地上寻找钱包时,竟然捂上了鼻子,这个动作,与她华丽的外表显得多么不匹配。她环视一周,没有看到自己的钱包,便打算离开。就在这时,那位男子问道:“美女,你是不是在找什么东西啊?”这位女子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粗暴地丢下一句:“关你什么事啊!”便转身离开。那位男子马上又叫道:“美女!”那位女子一脸不情愿地回过头来,男子递上手中的钱包,问道:“这是不是你要找的东西?”那位女子一脸惊愕,伸手接过钱包,打开一看,一分钱没少,她便转身扬长而去,连一句起码的“谢谢”都没有说。
这段视频,我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关于钱包的故事,更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进一步读懂了“不能以貌取人”这句话,也明白了《小王子》中的一句话——最重要的事情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要用心。
篇四:《看》作文初二
近日,一位中学老师的辞职信走红网络,内容只有简短十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世界这么大,我们应该去看看,只有看过了,经历过了,才会真正了解世界,用目光触摸世界,用心感受世界。
“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心有多大,脚下的路就有多远。哥伦布一心想到达亚洲,他选择了出去走走,带着他的求知心和好奇心,踏上了一片崭新的土地。即便未曾到达亚洲,却发现了美洲大陆,因为他有一颗不被束缚的心,用这颗带有求知欲的心,见证“未知”世界的奇妙。打开眼界,带着一颗自由之心,体会世界,感受世界,心的指引才是走遍世界的动力。
放眼于世界,从更广阔的空间中学习,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目的在于积累知识,行万里路则是将储备的知识用于实践生活中,说到底,读书获取知识就是实践的基石。材料中所说的老师教书十年,十年中她未曾出过河南省,想必她早已厌倦了书本上的死知识,她知道世界才是人生的课堂。李时珍也同样选择了出去走走,在游历中他探寻百草,访求名方,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著作,终完成药物巨典《本草纲目》。只有亲身经历,亲自感受一些东西,才会明白,实践得来的知识,远比书本上来得多,并且会使人记忆深刻,这些都是书本所无法替代也无法参透的。切勿再做井底之蛙,放开眼光环顾世界,跳出知识禁锢,出去走走,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
古人在年轻时多选择游历学习,如此看来也是颇有意义的。汉朝司马迁青年时走到浙江就参观会稽山上的禹穴;走到山东,就拜访了孔子的故里;到怀阳,就去了解韩信的早年经历。这样的游历并非漫无目的,更多的是探访民间的奇闻轶事,感受祖国的山川风光之美。这使他拥有了一种与他人不同的心境,一种精神,也为他日后著作《史记》奠定了基础。他用心去感受世界,用目光触摸世界,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也豁达了自己的心胸。年轻时用世界的经历充斥内心,得到一种与他人不一样的眼光,一种特殊阅历,一种独特的处世态度。
走出平日所局限的地方,睁开眼看世界,别让书本禁锢了你的双脚,实践才能让你看到真实的世界。也只有亲身经历,才会使你有不同于以往的眼光,使内心丰富而强大,世界那么大,我们都应该去看看。
篇五:《看》作文初二
我看鲁迅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是中国空前的民族英雄。”郁达夫说:“要想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只有读鲁迅的作品。”
每次读到鲁迅的作品,我总是感慨万分。那犀利的语言,一针见血,很容易使人全身热血沸腾,总觉得路在前方,人生总有希望。就像鲁迅所说:“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也阻止他不得。”
文学是所属时代的反映,一个作家的思想也就是作家人格的反映,鲁迅的文章毫无虚假。他把文字加工成一把锐利的匕首,直插入敌人和国民的心脏。
自1840年一声炮响后,中国的命运就随之改变了,也同时改变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命运。在那个受人欺凌的,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鲁迅就是在这所有人都在为生活奔波而想方设法委曲求全来保全自己性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正因为有这样可以诅咒的时代,才能为他的创作奠定基础。
鲁迅深谙医学只救得国民的躯体而拯救不了国民的灵魂,于是他自弃医从文。1920年,鲁迅应中华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南京教育部任部员。1920年,鲁迅第一次用这一笔名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发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强有力的呐喊,惊醒了中国的一大批有识之士。之后他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创作出版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作品。鲁迅是一个勇往直前的猛士,就如他所说:“谁也不能阻挡生命的路”,谁也挡不住他傲骨的气质,更阻挡不了他探索民族发展的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疯狂的武装侵略,而国民党“消极抗日”。鲁迅在此形势下鼓励人们要做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想,这便是他的人格魅力。
时间在给人以希望的同时也在吞噬着人的青春年华。在这救国救民的道路上,鲁迅走了很久,也走得非常艰辛。1936年5月,鲁迅患上了肺病。在这生死的边缘,他依然在战斗,仿佛永远不会倒下一般。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鲁迅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