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学习也是非常注重方法和习惯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对于孩子这一方面的培养是千万不能忽视的。小编整理了三年级数学的10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能帮助到您。
三年级数学的10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孩子计算总出错。
计算错主要表现为抄错数,抄反数(32抄成23,28抄成82等等),还有常见的加法不进位,减法不退位,乘法口诀背错,除法该商零的时候不商零。
抄错数、抄反数请不要归结为孩子马虎的问题,马虎是一个形容词,它没有一个具象的解决措施,抄错数、抄反数主要是记忆力和观察力的问题。我们要对孩子专门进行抄数的训练。
在四则运算当中出现的问题,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对算理的不理解,或者书写的不规范,再有是计算程序上出了问题。这个必须具体的问题找具体的原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不能孩子一算错了就多练,这个绝对是起不到相应的效果的。
比如,孩子为什么有的时候做加法忘了加那个进位,或者不写那个进位?加法竖式写的横线我们叫作竖式线,如果它已经贴近第二个加数写了,这个时候他就没给他的进位留出地来,你说他往哪儿写?他要么就往歪处写,要么就不写。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求他书写规范,要把竖式线和第二个加数分开至少半个数的距离,而且加法进位一定要对齐数位写,也就是个位加完了满十向十位进一的时候必须要写在十位下面,绝不能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
另外在进位写的时候一定要先写进位。比如说我向十位进要先写进位再写个位上的数字。
2应用题总错。
大多数情况其实就是读题和审题的问题。对于不读题的孩子要让他出声朗读题目,一定到读对了为止。连续练一个月左右,再进行默读,默读的时候针对题目的重点提出问题让孩子解答,了解他默读的情况。对于读不懂题的孩子我们根据题目反复提问,帮助孩子提高理解题意的能力。
3应用题列式总错。
这是因为没有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的联系。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得从四则运算的意义讲起,认识加减乘除法则各自的意义是什么,它能解决生活中的哪类问题,然后进行相应的联系。
4应用题当中的单位名称错。
名称错不是马虎问题是理解问题。就是说他每列完一个算式求完了是什么,他自己想都不想,可能有些孩子就看问题的单位,他把所有每一步的算式写成问题的单位,说明前面每一步做什么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就是要求他每列完一个算式,如果你没有时间听,你让他在边上简单写几个字,我这求的是什么?根据题意来写,第二个算式我求的是什么?他就会把这个问题都解决好了,他自然就知道单位应该写什么了。
5低年级的学习对高年级产生了负面影响。
比如说低年级只认识整数、正整数,这个时候他就会认为除法就是拿大数除以小数,减法就是拿大数减去小数,对倍数的概念的认识,就是求大数是小数的几倍,而且倍数用整数来表示。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到孩子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因为高年级学了分数和小数之后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逆过来算的。
其实,在课下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打开思路认识数学是整体和全面的。可以尝试自我去探索,比如:“除法,小数能不能除以大数呢?能不能求小数是大数的几倍呢?这个倍数怎么表示呢?”这样让孩子的学习处于开放探索的状态。
6错题有可能是被自己的小窍门坑的。
我们知道懒惰是人的天性,总希望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找一些捷径。这个捷径有些在数学上是可用的、科学的,有些就不可用,甚至是坑害自己的。
7对题目的混淆和方法的混淆。
任何一种解题方法都是有它的适用范国的,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解法。举个例子,六年级的分数化成百分数,我们可以先把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但是所有的分数都能这样做吗?不是,前提条件这个100一定是原来分数分母的倍数。
8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来学习数学。
数学主要学习方法是理解。如果孩子要通过背题、套题,数学当然会越学越死,越学越差。如果你的孩子现在都已经中高年级了,他还用这种方法学习数学的话,这类问题其实比较难解决,他要重新建立数学学习的一种思维体系。
9难题、灵活题不会做。
这是为什么?其实是因为他对数学的概念认识是比较孤立的,对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把握得不好。我们训练的方法除了要强调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外,可以通过例如一题多变,怎么一题多变看算式编题这样的方式进行训练等等。
10丢题落题。
这是因为他没有记住题目要求,对题目要求的理解不到位,应试能力比较差。这种情況一定要在平常加强审题的练习。我们可以通过对题目要求标个记号或者标个数字,比如说三个要求标圈一、圈二、圏三,最后对照这个圏一、圏二、圈三我是不是都完成了,通过这样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来帮他解決这个问题。
家长辅导孩子容易出现的5大误区
1.只做难题,忽视基础知识。
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让孩子多做难题有利于孩子成绩的快速提高,所以在孩子的复习任务中安排了大量难题的练习。
但是在期末考试时,卷面上其实并没有难题,而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即使是稍微有一点难度的问题,也不是孩子不能独立解决的。
另外大量练习难题还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同时会耗费孩子大量精力,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复习时间,还占用了孩子的休息时间,得不偿失。
2.在时间上搞疲劳战。
有一部分家长会认为,期末考试复习期间必须抓紧每分每秒进行学习,有的家长甚至会督促孩子挑灯夜战。
其实,在指导孩子复习时,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合理安排复习科目和时间,让大脑得到适当休息,使其保持思维活跃性,这样才有助于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3.只看不足,经常批评孩子。
有些孩子,平时成绩还可以,家长也不太注意学习中潜在的不足。临近考试,家长才发现孩子还有一些问题理解得不透彻、掌握得不牢固,很多题目都不会做等等。
这时候家长开始慌作一团,连忙给孩子布置一大堆新任务,让孩子重新学习一大堆知识,还会动不动就批评孩子一顿。
家长的这种反应不仅会影响到孩子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复习,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信心。最后的结果就是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复习效果和考试成绩。
4.避重就轻,忽视基础。
在复习中,学生应该从专题训练回归到基础知识的理解,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考试大纲中对出题目标和能力要求其实都有表现。
现阶段基础知识是考生复习的重点,是考生其他能力在考试中得以发挥的基础,不要一味钻难题、怪题、生题,也不要因为题目简单而掉以轻心,在考试中无谓丢分。
注意查缺补漏,将以前考试试卷中出现的错题进行订正、分类并及时改正,做到“题不二错”,就能在考试中出奇制胜。
5.面面俱到,一味求全。
对于每个考生而言,无论从全局的角度,还是从单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况且,由于试卷受卷面、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识点,必定是有重有轻,有主有次。
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复习。重点突出,主次分清,复习效果才会好。
最后想说的是,不管在考前复习中发现孩子有哪些不足,家长都要保持一个平常心,正视孩子现有的不足。
重点是帮助孩子巩固和掌握已有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帮助孩子理解学习掌握得不好的地方,不要盲目地在复习阶段学习新的知识和内容。
三年级数学的10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