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中的雷雨读后感
一口气看完《雷雨》后我心情着实激动了一阵子,可能是近来沉湎于《理想国》等让人脑抽筋的学术著作,而少看文学作品的缘故。初中时便想看这部书,因为当时“中学生必读课外读物”之类的书目上总有它的名字。可我竟一直没看,或许是因为我对戏剧不怎么感兴趣。看莎士比亚也会因为那些繁冗的抒情长段而厌烦(当然,也有翻译的影响)。
不看戏剧的原因之一,是里面的场景布置等段落时时提醒我这只不过是一出戏。《雷雨》也不例外。读到一半时我便想,四凤一定会死,尽管我不愿意她死。因为她是全剧中最无辜,最惹人怜的人物。安排她的死,既符合她的命运(即剧情的发展),又定会造成极好的悲剧效果。结局也不出所料,只是没想到死的是三个人。周萍是我一直觉得最难演的,因为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矛盾,他是个悲剧人物,却不易获得观众同情。后来读曹禺的序时,发现他也这么认为。
我向来不晓得怎么写书评。以来我实在没有那种冷静地读书,然后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客观地分析作品的能力。读完一本书通常我只能体会一股模糊、激动、复杂的情绪,笔头想写什么却写不出,闷头一睡第二天心情平静又重新开始读另一本书了。二来我觉得读文学作品嘛,能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不求甚解也就够了,不喜欢那些像高中语文阅读题一样的分析、解构作品的评论家,更瞧不起豆瓣上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论。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素来对中文系似乎有一种偏见。我觉得中国文化里就讲究一个“悟”字,多读多背多思就是了。正如作者所说:“我对《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亲抚慰自己的婴儿那样单纯的喜悦,感到的是一团原始的生命之感。”“我很钦佩,有许多人肯费了时间和精力,使用了说不尽的语言来替我的剧本下注脚。”
最让我喜欢曹禺的,是他序里的第一句话:“我不知道怎样来表白我自己,我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这让我想到朱自清的“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以及那一代的文人们。
最后小小地自豪一下,《雷雨》是曹禺在南开读书时开始构思的。
第2篇:高中的雷雨读后感
1933年的夏天,23岁的曹禺先生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无声的雷雨。
这部剧本中所描述的故事,真的如雷雨一般。
所有的事情在极短的数小时内发生了,就如闪电一般迅速。然后,所有的事情仿佛被雨给冲走了表面的伪装,一一的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雷雨》所表现出的冲突,不仅仅是在故事情节方面。对于人物的刻画与描写,也体现出了他们个人所拥有的矛盾心理。
如周朴园。周朴园为娶有钱有世家小姐进门,抛弃了鲁侍萍与他的一个孩子。周朴园用卑鄙的方法发财致富,发的是“断子绝孙的财”,然而,剧本最终的结局,的的确确符合了这句话。
然而,周朴园在如愿的娶了周繁漪,并且有一些家底之后,他时不时还是会拿出鲁侍萍的照片,看着照片中的人儿。或许周朴园与鲁侍萍怀着一种歉疚,或许是害怕她会找回来,但是,谁又晓得这其中是不是还包含着一种情谊呢?至少,从这个周朴园经常会拿出鲁侍萍的照片看的这个细节,我想周朴园或许还有些良知。
而周蘩漪,在全剧中,或许她才是最可怜的人。
她嫁给周朴园,她与周朴园相差20岁。在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她在家中却处处被压制的。明明如正常人一般,明明有着健康的身体,却要因为周朴园的话而天天喝药。后来,她爱上了周朴园的儿子周萍。这种乱伦的关系,最终是长久不了的。周萍爱上了鲁四凤,周萍厌倦了这种社会不接受的关系,他离开了周蘩漪。于是周蘩漪愤恨。她的精神一直被压迫着,得不到解放,而她的爱也付之东流。没有依靠,没有精神寄托。她为着周朴园的谎言而喝药,被人当作是疯子、不正常的人。在如此环境之下,她怎么能不怨恨?她如何能不疯?对她来说,她所处的环境,就如同雷雨未来前的闷热,令人窒息。
然而,在她“发现一个更悲惨的命运”的时候,她突然清醒了……
那是周萍与鲁四凤的悲剧——兄妹相恋。他们的悲剧应该归咎于上一辈。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抛弃,让周萍以为自己的生母以死。他与四凤的爱情,终究只会是一场悲剧。
而对于周冲,那么年轻的孩子,他的爱是纯真的。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爱得不到润养。他的好心,他的善良一次一次的被打击着,这让他明白社会的残酷,这让他变得越来越压抑。
《雷雨》,它描写出在那样的社会中,爱情往往会成为利益与谎言的祭品。让心存善念的人放弃对他人友好的希望。利益与金钱变为世界的主宰。
《雷雨》,那是一本会让人有深刻思考的书。
思考我们的人生,思考我们的信念,思考与我们有关的一切。人情、家庭、社会以及更多……
第3篇:高中的雷雨读后感
纵观《雷雨》我眼前分明突兀“作孽”二字。不公平的命运,无人道的社会让善良的人善良地死去,正义的人正义地消亡,而唯独让那奸诈险恶的人呼风唤雨,坐吃金山。那作孽的日子如“雷雨”般倾狂而至。
周朴园你还记得热恋时的海誓山盟吗?还记得两厢厮守是的甜言蜜语吗?不,当你热血沸腾得要取回一个富家小姐时,那些爱意无半点温热,那些情便以成往事。你无情得将刚生下小孩才三天的侍萍赶出家门。身子正虚弱的她还要拉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这不声明要泯杀那无辜的母女吗?只因你得贪欲让侍萍走上绝路。而上天连一个了结的机会都不给侍萍,她获救并背着那块隐痛的疤清贫度日。随让侍萍把一切都看得很明白而走出那段被弃的阴霾要多少个以泪洗面的日夜。那年那岁她的内心是那般“雷雨”倾狂。天成全了你的无情!
天让恩怨重逢。当侍萍已由当年的娇女到如今人老珠黄时,偏又遇到那曾让她恨入骨髓的人——周朴园。周朴园做戏般声称自己纪念着侍萍当年的总总时,侍萍居然被感动了,周朴园的虚伪开始显露。如他果真这么惦记着侍萍,当初为什么那么绝情的将侍萍抛弃,为何不千方百计得找回侍萍。形式上空洞的纪念只如冰冷的纸上行墨没有温热只有险恶。他只是在为自己的罪行找一个唯美的托词,以证明自己是多么有情有义。而他咄咄逼人的破口说出“是谁指使你来的?”才回到本真。圆滑疑心浓厚的面目终显。当他面对侍萍,处心积虑来掩饰丑恶时他的内心是那般“雷雨”倾狂。
鲁大海与周朴园不仅是悲剧的蔓延,又是两种阶级的对立。周朴园丧尽天良的剥削,压迫,与鲁大海矢志不移的反抗成为上代恩怨的再续。鲁大海的耿直与放抗热情让人折服。而在周朴园这老奸巨猾得人面前他却那么稚嫩,天真。一切都由周朴园一手操控,把玩掌中。看来要对付恶势力单有一股热情是徒劳的。当鲁大海得知矿上工人已经妥协上工时,自己遭背叛,他的内心是那般“雷雨”倾狂。
《雷雨》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对人心的窥视。而它反应的人情冷暖,世道险恶并不是指定格于那个时代。今朝的霓虹高厦间又有多少“雷雨”倾狂而来。
第4篇:高中的雷雨读后感
《雷雨》所描写的是一个家庭几代人之间的矛盾,误会,以前种种恩恩怨怨,爱恨情愁,混乱而不清的家庭伦理。仅仅一天的时间,牵扯,披露了他们多年苦心隐瞒的事实。表现出两个家庭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悲剧。
就像众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倘若那个男的有情有义,大不了两人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作对苦命鸳鸯,然而刺骨始终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园这个风流少爷虽被她的青春美丽与温柔打动,但他那颗只懂爱自己的心又怎会与她厮守一生?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放弃了侍萍。
孤苦无依的侍萍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伤心的离开,原一味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谁知造化弄人,命运又将他们牵扯在一起。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简直就是一团糟,最终导致了同母异父的兄妹相爱。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一切该终结了,偏偏当年的风流少年周朴园在误会下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件事害死了3个人。
他们对命运没有一丝丝的反抗就已经被征服了。假如四凤和周冲没有死,也许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周萍假如再冷静一些,也许就不会自杀,两位母亲也就不会因此而疯掉。命运有时是黑暗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在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命运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对命运低头。
这黑暗就犹如剧场的幕一样,我们知道会有闭幕的时候,有我们在黑暗中等待的时候,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在瞬间漆黑之后会有更精彩的剧目。而不是应该让黑暗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理智,甚至于心灵。我们自始至终都应该明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应该去朝着光明前进。
第5篇:高中的雷雨读后感
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什么?是不是只要虚度了几十年的光阴,一个人就能够成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是不是有了金山银山,一个人就能无悔的度过自己的一生?我想雷雨给了我答案。
雷雨中的人物,无论是繁漪还是鲁侍萍,是周朴园还是周萍,都可以说,他们是不幸福的,他们的结局是悲哀的。那又是什么,使他们坠入万恶的深渊不能复反呢?在我看来,是自私与压抑,是因为不会去珍惜已有的一切而固执地去追逐那飘渺无依的所谓的理想。那是因为,他们不会感恩。
周朴园,一个矿业公司的董事长。他已经有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两个眉清目秀的儿子,还有万贯家财。按理说他应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可是结果恰恰相反,在他的晚年,他失去了他最爱的两个儿子,他的妻子丧心病狂。原因正是因为他没有感恩,感恩他得到的。
他对于他已经拥有的一切当做理所当然,他一心挂念着的却自己亲自抛弃的侍萍。但当鲁侍萍真的站在他的眼前时,他又是那么的惶恐和冷血。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不过是他想让他自己多一份“人性”而已。他对他早年为了发家而进行的事情没有一丝的后悔,甚至一点的侥幸都没有。
对于他的妻子,他没有一点感情,对于他的儿子,在他眼里不过是继承的用具。他的眼中除了钱就是权,除了利就是势。繁漪,一个新新女子,她有着自己的想法与个性,她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第四幕失去了她的情人与儿子,这便是没有感恩的体现。在周公馆,没有劳务与饥饿的干扰,这是许多老百姓所追求的。
可是繁漪却并没有感恩她所在的环境,她一心想着自由,她认为自己是寂寞的,是无助的,她却没想到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生死线上挣扎。因为寂寞,她与她的儿子乱伦,因为寂寞,她将她的爱全都投入到自怨自怜中。在最后一幕,她竟然为了她的情人将她的儿子推到前方,让他遭受打击。
她的这种性格,也为她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周萍,他有着和繁漪一样的性格,也许是从小缺少母爱,他渴望被爱。所以在一开始他寻找繁漪。但是后来,他发现他所寻找的并不是他所拥有的,于是他又渴望四凤的爱。他盲目的追寻他父亲的足迹,却不辨识他的好坏。
虽然有理想是好的,但是如果是坏的理想又要另当别论。他并不感恩他所拥有的爱,无论是繁漪的爱还是周冲的爱。他却想寻找更所谓单纯的爱于是导致了他的悲剧。
雷雨这部剧本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结构严密,集中紧张。明暗双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不愧是一部流传万世的好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