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诗的魅力学生作文 篇一
诗词,一直是古老中华民族的信仰。这种信仰,使得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一诗一世界,一词一片天。文学的美丽,正是从诗词开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五柳先生豁达的精神世界让读者如沐春风,心也跟随之轻快起来。这是他生命的真谛:安贫乐道,悠然自得,静穆淡远。远离尘世,以琴书消遣,别有一番乐趣。在那一刻,他领悟到生命的美好,其实仅仅是采菊时,抬头就见到南山。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种豪情,即便已经老了,却还想继续回味。左手牵着黄狗,右手牵着苍鹰,亲自射虎,仿效孙郎。他的激奋,就是对未来国家重用他是的慷慨设想,他对于朝廷是多么渴望报答。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对于国家的失望、恨,但又愿意为国慷慨而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可谓是诗史上的绝唱,读之是人沧然!
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象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的精神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爱情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放美,都是古诗词的魅力。这其中,有精神,有品格,有画面,有道理……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春秋到明清,从李白到杜甫,从仓央嘉措到纳兰容若;可以说,诗词,是凝聚日月之精华,凝聚人文历史的。放眼古今,有哪个国家的文学创作比得上中国?诗词,是人类淋漓情感的描写,吊古怀今,社会风貌,亦或者自然山水,都是诗词描写的对象。
喜欢诗词,它壮烈,或凄美,或热烈。它教会了我们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世界,寄予大自然无限深情……
细细地品,诗词就像是甘醇清茶,有股化不掉的细腻清香。
高二诗的魅力学生作文 篇二
思乡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孤独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信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词在历史的长河里,丰富着人类的情感和想象,让我陶醉。
诗词,让我学会静心积淀,心怀敬仰。第一次接触诗词,是在一年级时背诵《经典诵读》,因为好胜,我总会和同学们比试一番,看谁背得多,记得牢。直到看到《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一个个有备而来的选手,你来我往地接连答题,有的选手甚至能上万首诗!不禁让我感慨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对于诗词我还懂得太少,诗词之路还很长,我更要沉下心来好好学习。《诗词大会》节目不仅带动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让我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感受诗词之趣、诗词之美。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几个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他们的普通话说得比我还要好!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学写中国繁体字的原因,竟是为了看原版的书。他们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因汉语与中国结缘,因诗词而爱上中国。而我作为土生生长的中国人,更应常怀敬仰之心,学好古诗词,为传承中华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诗词,带我见证祖国的大好河山。小时候参拜寒山寺,我还清楚记得当时妈妈吟诵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大些,我去桂林,随口就能吟出“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在学校学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时,我脑海中一下子就浮现了西湖烟雨空蒙的美景。今年夏天我来到了西安华清池,门口石头上刻着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仿佛看到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美好时光……
虽然我现在还很小,所学的诗词很有限,但是我会静心沉淀,用心学习古诗词,带着诗歌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诗词魅力,见证祖国的旖旎风光。
高二诗的魅力学生作文 篇三
当你身处于一幢幢颜色深灰的高楼大厦里,当你面对一部部奇形怪状的手机时;你可否想过,曾经自己是否有在那犹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里,读着一首自己钟爱诗呢?
子夏问曰:“巧笑情合,美目盼和,素以为绚兮。”这话说的是容貌美丽的佳人加上各种装饰,更显色彩十足。而我认为,中国诗词正像那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一样拥有着绝世倾城的容貌与多彩的姿态。中国诗词,更像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精神纽带,在一代代炎黄子孙中传承。
那么,为什么说中国诗词是绚丽多彩的呢?首先,是诗词缔造了色彩;是诗词用它变幻莫测的字句使世界添上一笔笔颜色各异的色彩。就像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中我们可以与诗人停下赶路的步伐,共赏火红的枫叶林。还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们从中悟出春来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动物植物生机勃勃。更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给山峦蒙上一层神秘之感,白色的瀑布更加增强山川的气势磅礴。由此可见,诗词不仅能使我们炼就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同时也能使生活愈加丰富,绚丽多彩。
其实,诗词不仅局限于外在的颜色之美,更体现了诗人们的内心美,例如培养我们的家国情怀。正如《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虽然,我们看不到范仲淹与杜甫直接表现出的色彩;但是我们又可以认识到他们内心热切的家国情怀又何尝不是一笔又一笔的浓墨重彩?
反观今日,学生们只能在虚无缥缈的游戏世界里迷失自我;最后得到的,只有一张面无血色的脸颊与一声声对手机的呐喊,这样的情况真是令人发指与震撼。但是,他们曾否想过,自己能否在绚丽多彩的诗词世界里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挚爱?能否在诗词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一个知音?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诗词歌赋呢?
我们不能让“素以为绚兮”的诗词变得黯然失色,我们应将其变得五光十色!
最后,在这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更应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学好诗词歌赋;坚定文化根基,与祖国共同成长,与世界共同绽放出新精彩!
高二诗的魅力学生作文 篇四
那乘一小舟,溯洄从之的有情郎口中念的,那常胜将军望茫茫大漠心中感慨的,那民族将士无畏赴死时长叹的,是情,是理,是信,是那瑰丽的诗歌。
那么,为何古人会在情感外露时,在人生至高点时,在生命将终时,吟的是诗,而不是喜剧、散文或者是小说呢?
因为,诗的体裁,独具风格,于简练的文字中渗透着别样的美感,内涵着不凡的意蕴。
诗与小说相比,最大的不同便是一简一繁。诗,自春秋战国至五千年后的今天,已练就其精简的风格,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情缘,一首长恨歌便精妙叙述,安史之乱的艰难困苦,也皆倾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无奈当中。然而,小说却无法像诗一样浓缩,得其精华。小说言项羽英雄豪杰,总需附上许多事件来塑造人物丰满的形象,而李清照一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便深刻地烙印在读者心中,诗,简的同时仍富有力量,这是小说一类不可比拟的。
现今,人们赞美莎士比亚,追求戏剧性,却很少发现:戏剧与诗的高度差。戏剧是什么,无论它有多么吸引观众,却终是戏。它拘泥于对情节的追求而忽视了文学高度的重要性。戏,总要沉溺于现实的,否则会缺少代入感,而诗,取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诗的世界里,人们的思想可以放飞,人的精神可以互通。像看《殉情记》,见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死去,却不如“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来的无力心疼。
常有人说,散文之特点在“散”,诗与之不同,其魅力在“聚”。散文很美,可它的含蓄美与鲜明的主题总无法兼顾,对于大众来说,散文只是读来消遣,因为无法更深地领悟其朦胧不清的主题,可诗不同。之前提到它的简洁而有力,是的,它的主旨更加的清晰,以至于它能在有限的字句中,将思想聚集,然后重重地击在读者的心上,更利于读者体悟作者的思想,而不是在散落而过于含蓄的文字中寻找。像对于同情底层人民的散文,总要有些讽喻,而依据“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便直达人心。
诗,它贯穿于历史长河之中,身披五千年古人凝结文学智慧的霓裳,胸怀自古文人墨客的气节情操,在冗杂的各体裁中脱颖而出,以其不凡的光辉文明于世,诗的不凡,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传承,汇诗,于情,于理,于信,在当代迸发出它的力量。
高二诗的魅力学生作文 篇五
语云:“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人活着就是受累的,处处顺心事事安,还要这人生有何趣味。然而,偶尔波澜壮阔一番却又超出了许多人的承受范围。于是,便产生了所谓“苟且”之说法。说到底,不过是那些生活的懦夫为了掩饰自己的渺小所寻找的借口罢了。自然而然,顺其说法,我们讲,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人总在经过之后才会惋惜,感慨人心不古,抱怨世道险恶,也正因有此种.种体会,才能发现诗和远方。此时此刻的他们,或许不若王勃一句“槛外长江空自流”般才华横溢,但他们有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触,他们拥有着一颗“诗心”,不像方仲永那般与生俱来,他们所拥有的是历经世事之后的开阔与坦然。
每个人的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琐碎的生活用厚厚的尘埃把人们心中的这片圣地封闭了起来,让人们变得日渐迟钝,为了名誉和地位而勾心斗角,为了权力与利益而蝇营狗苟。我们忘记了生活中还有诗歌的存在,但在我们心中,诗歌的圣地永远不会消失,它在等待着属于它的春天。于是,在人们开悟的瞬间,内心的诗,便如花树遇春风一般,瞬间开放。
诗与远方,自然,远方,亦为人生之追求。而远方在何处,或许没有人能够回答,也许就在迈出下一步的土地,或许,还在人迹罕至的天涯海角。但因自己的心之所向,固然长路漫漫,却仍历经世之芳华。一念至此,思及远方,不觉莞尔。
许是因为许多人苦苦寻觅而无所结果,有人不免感慨: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所谓远方,不过内心深处的彼岸,或许有人遍迹各地也未曾找到,却依然未曾冷却他对生活的追求。原来,这一切不过一念之差,陶潜所谓“心远地自偏”即是此意吧。
有时,到达远方之后,却又经历了彼时的苟且,种.种压迫下,再度起航,重寻远方。或许,也是在这一次次的追寻之中,人生的价值,才得以体现。最为奇妙不过便是,有时再次寻到的远方,竟是当初的起点。这时,或许能让人有更多的感悟吧。
生活,并不是所谓为其生计而活,不过是屈服于现实的懦弱罢了。要为活着而生,我们追寻,有时穷极一生而不果,而我们,仍然在追寻。
许是红尘喧嚣,谓其“苟且”,倏然觉之,盖存诗共远方。自此,红尘万丈不沾襟,只目眺远方,且听风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