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本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 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时重点难点: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预习课本92-93页的内容,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
2、通过预习,我认为男生与女生相比, 套得准,因为
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要判断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为什么要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2、出示学习菜单:
(1)书中有几种方法求男生平均成绩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仔细看统计图的变化过程,思考是如何分的?
(3)怎样列算式计算?
归纳总结:要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 )数,再(
)。
3、研究平均数的意义。
(1)这个7分就是男生每人实际得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2)请你仔细观察平均数与原来的这一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4、算女生平均分。
(1)先估计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
(2)大家估计得准不准呢?用什么方法验证一下?
(3)说说你的验证方法。
(4)为什么要除以5?
小组讨论菜单中的问题
点拨: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点拨:这种方法叫:“求和均分”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练习检测与问题延伸: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
(1)怎样移动笔筒里的铅笔?
(2)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3)如果从第一个笔筒里拿出3枝放入第二个笔筒,再从第二个笔筒里拿出5枝放入第三个笔筒,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4)如果从第三个笔筒里拿出3枝放入第二个笔筒,再从第一个笔筒里拿出3枝放入第二个笔筒,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5)关于笔筒的三个平均数,有变化吗?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二题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3、小林参加了三场套圈比赛,下面是小林套中个数的统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成绩
小 林
12
11
10
小林第三次套中的个数是多少呢?
4、教材第97页的“你知道吗?”
5、检测:想想做做第3、4题
小组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教师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帮助。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结合实际问题(男女生套圈比赛)哪个队会获胜?要判断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为什么要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在学生的活动讨论中,认识到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另外, 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移多补少,一种是求和均分。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两种方法的本质都是让原来不相同的数变的相同,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三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可以强化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本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为今后讨论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有关问题奠定基础。一次函数的图象加强了代数与几何的联系。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特点。
2)会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3)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
4)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函数解析式到图像,从图像到解析式的探索,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辨证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 说教学重点、难点:
1、从知识的联系来说,一次函数的性质是有关一次函数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把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探索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2、由图像归纳性质是学生首次接触,没有明确的思路,而且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也不够,对有图像归纳性质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因此由图像探索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数形结合----列举归纳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类比法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在引入新课时,通过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知识,引导启发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分析图象的特征与一次函数的自变量、因变量的联系,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归纳一次函数的性质时,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的讨论中,再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愉快教学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努力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从而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有规律地变化着的。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要让学生由“学会” 到“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函数知识;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团结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探索数学知识。
四、说学情
本班学生整体素质不高,课堂参与、自主探究意识不强。初二学生正处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型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
五、说教学程序
1、复习回顾
启发学生回忆:“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同时强调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位置是由常数k、b决定,从而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2、新知探索
先给出一组一次函数解析式,引导学生动手画出它们的图象,然后带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结合图象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Y=2x+1, (2) y=-2x-1, (3) y=3x+2 (4) y=-3x+2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象、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
问题1:从左到右,随着x增大,函数y=2x+1和y=3x+2的图象上的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函数值y又有什么变化呢?
问题2:同样,随着x的增大,函数y=-2x-1和y=-3x-2的图象上的点有什么变化呢?函数值呢?
问题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3、归纳总结
(1)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2)当k<0时,y随着的x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3、课堂练习
课本P45的“做一做”及练习的第1、2题,这些练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的理解,紧紧抓住了本课时的重点。
4、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的理解。
六、 说反思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我力求做到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好学生,努力做到既紧进围绕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但作为以为年轻教师还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还有很多地方向同行学习,特别是教学语言、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更要学习。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自主复习知识准备】
1、一次函数 ,当 时, ;当 时, ;当 时, 。
2、一次函数 ,x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与y轴交点坐标_________;图像经过_______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__,图像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自主探究知识应用】
思考:
下面3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解这3个方程进行解释吗?
, ,
1、 解这3个方程相当于在一次函数 的函数值分别为3,0,-1时,求
2、 画出 的图像,从图像上可以看出 上纵坐标分别取3,0,-1的点,
归纳:1、解一元一次方程 相当于在某个一次函数
2、一元一次方程 的解就是直线 与 轴的交点的
巩固与拓展:
例1、若直线y=kx+6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24,求常数k的值是多少?
例2、某天,小明来到体育馆看球赛,进场时发现门票还在家里,此时离比赛开始还有25分钟,于是立即步行回家取票同时他父亲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以他3倍的速度给他送票,两人在途中相遇,相遇后小明立即坐父亲的自行车赶回体育馆,途中线段AB,OA分别表示父子俩送票、取票过程中离体育馆的路程S(米)与所用时间 (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结合图像解答下列问题(假设骑自行车和步行的速度保持不变):
(1)求点B的坐标和AB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2)小明能否在比赛开始前返回体育馆?
【当堂检测知识升华】
1、直线 与 轴的交点是( )
A、(0,3) B、(0,1) C、(3,0) D、(1,0)
2、直线 与 轴的交点是(1,0 ),则 的值是( )
A、3 B、2 C、-2 D、-3
3、若直线 的图像经过点(1,3),则方程 的解是 ( )
A、1 B、2 C、3 D、4
4、有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可心和黄瑶分别说出了它的两个特征.
可心:图象与x轴交于点(6,0)。
黄瑶:图象与x轴、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
你知道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吗?
5、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如图所示,请判断不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
【课后作业知识反馈】
课本P108第9题。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