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梦学习网教学资料教案模板内容页

语文版初一下册《黔之驴》语文教案

2023-05-28 13:23:14教案模板访问手机版

篇一:语文版初一下册《黔之驴》语文教案

创意说明:

本篇文字较简练,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引导他们用“三看一查”(即看课文、看注释、看“探究·练习”)的方法读懂课文,理解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

2.用“三看一查”的方法读懂寓言的情节。

3.通过对比“驴和“虎各自的形象特点,品味出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步骤:

一、用“三看一查”的方法,自读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讲,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1.让学生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

2.归纳几个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重点词语的翻译: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词充当状语。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②驴不胜怒,蹄之。

蹄,踢。这里作动词用。

三、全班齐读课文,指名学生复述大意。

四、再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情节。思考:

①故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故事发生的背景:“黔无驴”“船载以入”。这样安排一可见其是外来户,二来铺垫虎被迷惑的情节,三来暗说其形体庞大。

②当驴出现时,“虎见之的最初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虎的最初反应是“以为神。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而且“庞然大物也”,所以觉得神奇。

③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吗?从哪里看出?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如:“蔽”“窥之”,“近之然”,“远遁”“甚恐”,“觉无异能者”,“近出”“不敢搏”,“稍近”,“荡倚冲冒”,“跳踉大?”等。虎的态度变化为:恐惧—怀疑—挑衅

④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结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五、读完寓言后,你觉得驴、虎这两个寓言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讨论、概括:

黔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蠢物。

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六、了解寓言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的寓意。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的、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我们既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的寓意,又可以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七、作业。

1.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的词。

好事者船载以入以为神以君之力

以为且噬己也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然往来视之船载以入稍出近之

驴不胜怒,蹄之技止此耳尽其肉,乃去

篇二:语文版初一下册《黔之驴》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2、翻译文言文;学习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的内容和寓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重点: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难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来理解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予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范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给加点字注音,然后齐读三遍。

黔好事者窥骇遁噬狎不胜跳踉

三、串译全文

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1.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船载以人”:“以”,连词,相当于“而”。“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他日”:有一天。“甚恐”:“甚”,很。

“益司其声”:“益”:更加。“终不敢搏”:“终”:始终。

“稍近”:渐渐靠近。“以为”:①把(它)当作,“以为神。”

②认为。“以为且噬己也。”“因”:①因而,“虎因喜。”

②于是。“因跳踉大阚。”“之”:①的,结构助词。“黔之驴。”

②它,代词,代驴。“放之山下。”“虎见之。”“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庞然大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