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梦学习网学生作文读后感内容页

《万箭穿心》读书笔记

2023-04-23 19:15:01读后感访问手机版

篇一:《万箭穿心》读书笔记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看完的感觉都是五味杂陈。一个人苦命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就如李宝莉的性格粗糙不能构成她丈夫马学武出轨的理由,马学武的自杀也不能全部怪罪到李宝莉一个人身上。所以,尽管儿子有千般正当理由去怪罪他的母亲,他都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眼狼。小说里的儿子、婆婆可比电影里狠多了,做妈的起早贪黑挑扁担、卖血赚钱,儿子、婆婆最终还要把她扫地出门,一举一动真如锥子般一次又一次地刺进了李宝莉的心脏。

李宝莉这个形象,不只是川蜀特色的泼辣女性,也是一类中国传统女性的真实写照,人到中年,底层,没文化,情商感人,平时喋喋不休,咄咄逼人,生活中没有多少真心朋友,简单的家庭关系也处理得一地鸡毛,她们的人生本身就是个悲剧,又活在了自己导致的悲剧之中,恶性循环。可是她们的本性并不差,外冷内热,把自家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命还大,为了孩子一切屈辱都能忍得下来,迸发出强大而坚韧的生命力。书中,当李宝莉面临丈夫自杀、儿子怪责的万箭穿心,她果断放下身段,用坚强隐忍来抗争不公的命运,这是这个人物最大的闪光之处。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丈夫马学武,他的自杀与其说是最后的抗争和报复,不如说是懦弱和自私的逃避,抛下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儿子,撒手人寰。

小说中的结尾和电影略有不同,李宝莉最终选择离开了自己为之奉献多年的家,融入了喧闹的汉正街,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她的新生。一个人活了大半辈子,几乎尝尽一切苦难,直到48岁时才明白了一个基本道理,人活着首先是为自己。

方方和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两员力将。小说中对武汉地域特征、民俗风情的直接描绘,地道的武汉方言的运用,都使得她的作品打上了深深的“汉味”印迹,更具艺术的审美价值。

篇二:《万箭穿心》读书笔记

看完这部电影,我一直在问自己:什么样的女人才算是完美?我找不到答案。温顺吧,说你不够独立;能干吧,说你不够温柔;朴素吧,说你没有女人味;妩媚吧,说你不检点;勤俭吧,说你没有生活情趣;懂享受吧,说你物质拜金;单纯吧,说你很傻很天真;成熟吧,说你城府深……

男人可以以养家为借口不理家务,可以以应酬为借口出去玩乐,可以以“我是男人”为借口要求被无条件得给予尊重,甚至可以以“小三是真爱”为理由而获得同情和原谅。

而女人呢,无论事业多么成功疏于家务就是“没做好本分”,讲义气重友情可能就是“感情用事,不分轻重”,“我是女人”似乎是泼妇无理取闹的标志。

女人为什么会活得那么累,因为在为别人活,为丈夫,为孩子,为父母。

什么样的女人才会幸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告诉我们,至情至性的女子着人怜爱,却也不会被珍惜;《万箭穿心》告诉我们,倔强隐忍的女子能收获尊重,却得不到关爱。

什么样的女人会比较幸福,我想是“自私的”女人。“自私”当然不是唯自己的利益至上,而是在法律道德上问心无愧的前提下,明白自己要什么并去追寻;不损人,但懂得利己;能够独善其身,但不要求兼济天下;付出是因为心甘情愿,不是因为别人口中的“该或不该”。

我相信有“圣母”般的女人存在,前提是她是母亲。为了身上掉下来的那块肉,付出多少都不会超出人类的想象,但千万不要要求他去回报去感恩,哪怕是记得、理解、懂得,因为你的付出不是他要求的,你是为自己做的这一切。所以,电影中最后母亲搬出那个房子,我为她开心,她做了她该做的一切从那天起,她为自己而活。

篇三:《万箭穿心》读书笔记

“在爱与恨的世俗生活中触摸人心的脆弱和复杂”这句话很好的将本书予以了概括,人心是复杂与脆弱交织着的,未经够世事,所以你心脆弱。在我看来,李宝莉着实是个坚强的不能再坚强的女子了,懦弱的丈夫一死结束了所有尘世的复杂,留下了需要赡养的公婆还要抚养未成年的孩子,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没有知识,无处谋生存的女人来说是残酷的。坚强的女人需要忍耐,但是聪明的女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忍耐,李宝莉做的最错的一点就是自己在外面拼死干活,把小宝交给公婆带,结果可想而知,她的公婆一直为自己儿子的死悲痛不已,而李宝莉有必要做这出悲剧的那只“替罪羊”。在外面拼死拼活,最终养大了一只狼。可以说直到小说最后,李宝莉搬出了自己的家里,说出那句“儿孙满堂也好,孤家寡人也好,你都得自己把人生走完。生活就是这样的。”的时候,她真正的无所畏惧,也活明白了。以前小宝一直是她的‘软肋’,而从现在开始,她终于决定为自己而活。

再说说小宝这个人物,我希望小宝不是这一代青年们的真实写照。一个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最后把自己的母亲扫地出门,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将来这种青年成为社会的栋梁会是种怎样的局面,我难以想象。其实小宝是孝顺的,他一直坚持要亲自赡养爷爷奶奶给他们送终,但是这种孝顺多多少少有一些“愚忠”的意味在里面。不计后果,不想得失,不权衡利弊,凡事皆按照别人的指令行事,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说不去仔细推敲这个想法。这样的人若有朝一日掌管我们的国家,那后果将是不幸的。

这是我看方方的第一本小说,感觉很抓人,很喜欢,就是微微虐心。方方偏向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打算接下来把她的《风景》拜读一番~

篇四:《万箭穿心》读书笔记

看过许多电影,因为喜欢。所以,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基本都用来观看电影了,最近因为网球肘的问题看的更多,一天差不多三四部。对于好的电影,每一部我都会对其内容作只属于我自己的回想,这一回想的过程和看电影有同样的乐趣。《万箭穿心》已经在--日下午四点结束,如今是夜里23点11分,我再次把电影的内容回想了一遍。

小宝和宝莉在楼顶上的对话像所有经过或看过的伤痛一样的沉淀为平静,已经没有了那份咽噎于喉的艰难和窒息,但却和所有记忆深刻的事物一样在记忆里留下了印象。想要为它做些什么,但我知道我什么也做不了,这只是一个故事,一个经过编剧、导演和演员加工过的故事罢了。只是这些细碎被导演搬上荧幕,却似乎发生在身边,宝莉的无知和强硬把一个人因性格而造成的悲剧挥洒的血淋淋。

颜丙燕——宝莉的扮演者,对小人物的心理变化把握的非常到位,她全心演绎出普通人生活里的没一个细节用以达成故事人物因性格而酿成的悲剧,这是一个好的演员所具备的技艺。她的演绎让故事更具真实感和穿透力,从最初入戏时搬家过程中对待搬家工人的语气和态度已经为以后的悲剧拉开了序幕。

结局的时候,宝莉抱着必胜的心态去找儿子小宝谈判,她希望自己能够回到自己辛苦经营的生活中去。但是,小宝把对父亲的追查过程告诉了宝莉,宝莉似乎无法面对这些因她自己性格为身边人所造成的伤害,那一夜她在滔滔的江边徘徊与思索。镜头穿插进一群孩子在桥头上嘻嘻,在这一群孩子的欢声笑语里让宝莉从最简单的事物中看见小宝生活过程里所缺乏的欢乐。为了小宝的快乐,她放弃她努力坚持下来的生活。

和她死去的丈夫相对比,她没有悲哀,只是换一种方式生活,为了让生命自然的完成它的使命;为了后半生的生活,她离家出走,再次拾起放弃过她也被她放弃过的爱情(虽然这份爱情在故事里表达的很模糊),说实话,在我眼里,这是这个故事里的一点儿最人道的编排,它让普通人的生活看起来有所寄望,我为电影所表达的性格悲剧感到难过。但是,它表达出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在生活中所表现的坚强也是我所敬佩的。

篇五:《万箭穿心》读书笔记

看电影第二遍的时候,理解了李宝莉为什么不愿意改变。因为,她认为自己改变不了。她的阶层决定了她改变不了,她的眼界决定了她不去改变。

很多人的劣根性也在这里:对未知的恐惧,对不熟悉事务的排斥,宁愿呆在固有的,自以为的舒适圈里一直辛苦,也不愿接受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受的那在整个生命中微不足道的一点未知的苦。

所以,这就是菜农女儿的思维,这就是菜农女儿的眼界。没有尝试,就认为自己做不到。

其实在这部片子里,也可以看到教育。让我们反思该如何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就像小宝暴躁地对李宝莉说:“从小到大,你除了问我作业做完了没,作业做完了没,你还会说什么?”李宝莉愣了:“我的心是好的呀!”

是呀,你的心是好的。你什么时候的心不是好的?你那么善良,那么坚强,然而呢?你的好心,你的坚强,把你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所以,你也意识到了,你没文化,你没见识。所以,你希望儿子不要像你,你希望他能靠文化过上比你更好的日子。所以你才不停督促他做作业;所以你那么辛苦,也要供他上学;所以他考了第一名,你的脸上笑开了花……

可是,孩子不光是学习就行了的。现在这个社会,更多的是眼界。你见的'越多,你了解的越多,你的思维就越开阔,碰到事情,你才有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

就像李宝莉的婚姻,如果,她不是菜农的女儿,如果,她的成长环境不是菜市场,如果,她受更好的教育,如果,她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思维,她的婚姻,不会走到那一步;她的半生,也不会如此辛苦……

所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更自信,勇敢,就该让他去见识更多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开更广阔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