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4观后感参考 (篇1)
“中美国”的出身也让《变形金刚4》的意识形态策略和世界观设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变形金刚4》里,基本就只有中、美两家与外星人们有瓜葛,世界观的设定就框定在“中美国”里,仿佛其它国家都被忽略不计了(作为汽车人成员的“漂移”变形后是一个日本武士形象,算是向日本原作致敬吧);而大量中国商家和中国元素的纷纷植入,也使得《变形金刚4》不再像前三部一样与五角大楼有着太紧密的联系。
前三部《变形金刚》几乎就像是美军的武力炫耀广告,几大军种几乎悉数出动配合影片拍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但凡能拿出来炫耀一番的美军装备都在《变形金刚》里粉墨登场,擎天柱、大黄蜂们也更多的承担了美军超级机器人的职责。而在《变形金刚4》里,当故事转场到中国时,不仅美军的身影全无,香港警方更是直接向中央政府求援,于是中国国防部长在一群解放军高级将领的簇拥下,斩钉截铁的在电话里表明了全力支持香港的态度(不过中国国防部长是军职,应该不会穿着西装出镜)。
总的来看,《变形金刚4》就像是美国上身、中国下肢的一次银幕合体,一部弗兰肯斯坦式的超级大片,按照前半部美国部分的剧情延展下去,似乎应该成为一部合格的爆米花大片,但在中国元素喧宾夺主之后,影片开始朝混乱、奇怪的方向发展,只得热闹但草草的收场。
如果说,《环太平洋》在中国取得高票房与北美的惨淡对比是无心插柳的话,那《变形金刚4》着眼于“中美国”的整体制片策略就已经昭然若揭了。目前来看,《变形金刚4》在北美的票房不错但没有中国那么出奇的火爆,不过中国票房的坚挺(以及商家的广告植入)早就足够支撑这样一部巨片的盈利前景——中国影市的崛起放在世界电影产业坐标里也是一件头等大事,它改变的不仅是中国电影,甚至是好莱坞电影的样貌。
照此发展下去,变形金刚逐渐成为合拍片甚至国产片也不稀奇,到那时,这个弗兰肯斯坦就彻底变形了。
变形金刚4观后感参考 (篇2)
《变形金刚4》为了让解决剧情的场景发生在中国,以公路片的模式推进。一开始便是灭杀恐龙,然后biubiu的来到芝加哥之战四年后,G2(中美)的发明家、梦想家、野心家们联合起来,试图将汽车人和霸天虎都抓起来做研究,从而实现人类科技的完美跨越。马克·沃尔伯格一头雾水的被卷入外星机器人的争斗,全人类也是如此。当然,着一些都不会那些顺利。在美国的戏份是各路人员暴走,平民家庭的成长教育搞到家园被爆破,所有牌摊开之后,各路人马只能转战北京和香港(取景地点分散在中华大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最终继《环太平洋》之后再次将香港开发为战场。
看到熟悉的香港,被外星人凌虐的稀里哗啦,我们一则以忧一则以喜,忧虑是入戏,欢喜是打戏精彩(嗯哼,还有诸多对港片的致敬),人类意识深处的破坏欲是《变形金刚》系列电影高票房的重要保障。《变4》的剧情要比《变2》、《变3》要好一些,新主演阵容在演技上不错,即使剧情是通俗的叛逆少女与屌丝老爹玩藏起男朋友的戏码,最终还是开开心心、齐齐整整的一家人。而特技水平则是惯性加速度提高,威震天的新形象“惊破天”和狂怒的“紧闭”,追杀汽车人更加不遗余力,而暴脾气很调皮的大黄蜂代班做老大、机器恐龙被擎天柱解放并参与战争,暴力指数再升级、视觉特效吊炸天是观众狂嗨的趣味所在。
变形金刚4观后感参考 (篇3)
2007年,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在《星期日电讯报》上撰文,提出了“中美国”(Chimerica)一词,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中美国”在宏观经济层面是否完全实现,尚有争议,不过在电影业界,“中美国”的趋势却很明显,《变形金刚4》其实就是一部“中美国”联手打造的银幕巨无霸。
从缘起上说,“变形金刚”其实是美、日合作的产物,1984年美国孩之宝和日本塔卡拉公司合作开发、销售这一系列玩具,并由漫威公司负责漫画创作,到今年已有30年的历史。不过到了《变形金刚4》,大量中国商家和资本蜂拥而至,从内容层面就开始大量渗透进电影,从而使此片呈现出浓郁的“中美国”特色:主角的吃穿用度都时时闪现着中国商品的标识,甚至在美国内陆,那些商品包装上都堂而皇之的露出了简体中文的字样,而中国观众在看《变形金刚4》时,数中文广告也成为了不得已的观影乐趣,边雷边笑自娱自乐,个中况味已经跟前三部《变形金刚》截然不同。
剧情后半段,影片直接将主场景置换到了中国,从北京、广州一路杀将过去,最后更是把香港作为决斗的主战场,香港被打个稀巴烂不算,外星飞船飞越长城,以及鸟巢、水立方和广州的高楼大厦都让中国观众有了巨大的亲切感;此外,李冰冰、韩庚等中国演员也在片中一一亮相,李冰冰甚至有着相当长的戏份,并和片中的一位主要角色有着不少的对手戏——这些都使得《变形金刚4》中式趣味十足,使影片从当年的纯好莱坞产品变成了“中美国”制造。
变形金刚4观后感参考 (篇4)
变形金刚4》是世界上首个使用IMAX-3D摄影机拍摄的电影,在上海和平影都的观影效果相当出色,本次放映灯光足够高亮,IMAX镜头分散在电影不同段落里,观众更可以对比与普通镜头的差异。《变4》中迈克尔·贝非常喜欢高空掷物,动辄从天而降的尘埃、碎块和金属物,让观众感到触目惊心不禁想闪躲,尤其是香港深水埗旧屋与中环、维多利亚港高楼,都被金刚们占领、揉搓和撞击,当汽车人以成龙的招牌动作辗转腾挪,还是很有亲切感的,很显然迈克尔·贝至少参考了徐克导演的《顺流逆流》、陈木胜导演的《宝贝计划》以及吴宇森、林岭东、林超贤等导演的风格化段落。
当然,不少美国媒体对于卖拷贝老师讨好中国人的卖力表现既不爽又很是无奈,与中国电影公司的深度合作,长度达到166分钟也是全球统一版本,这一次都没有使用中国特供版这一天外飞仙式的绝招,这些都让某些美国人感到失落,但是派拉蒙的财务报表希望更好看还只能这么着,代表资本力量与电影工业的好莱坞六大追逐看得见的利润、迈克尔·贝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等人代表知本家,也是更看准了中国观众的喜好,全球电影市场格局的变化导致好莱坞大片进一步改革,在拍摄之前就在考量市场反应、剧本提交中国电影局以及与中国电影公司的合作,已经是常态现象。
变形金刚4观后感参考 (篇5)
迈克尔·贝是臭名昭着、丧心病狂的技术狂,3D效果加上诸多变化的特技,产生一种神经质般的发泄。斯皮尔伯格和迈克尔·贝携手奉献了又一部爆米花电影中的试听杰作,即使你不认剧情,但至少会承认特技方面的突破。所谓“花大钱、拍大戏”指的就是他这种人,既摆谱又花大钱,风险高,回报也高,江湖人送外号“卖拷贝”。对于大场面的痴迷,使得他就好像饕餮一样,迈克尔·贝的成功之路,就是狮子大开口,首先以充足的成本,制造出炫目的影像效果,他开创的MTV风格,不单将吴宇森的浪漫、成龙的博命演出、昆廷·塔伦蒂诺和罗伯特·罗德里格斯的奇思妙想、动作类型片的桥段杂糅在一起,以快速剪辑的方式,配上动感十足的音乐,渲染其大动作、大爆破、大场面,在灿烂夺目的光影中,营造终极大战的炫技花样。而寻找恰当的结合点,将电影中的战争和观众尤其是美国观众的价值观对号入座,则是引领观众情绪的高招。
毫无疑问,《变形金刚》的特技已经是电影史上的一大里程碑,真人与特技结合第一次让观众彻底觉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缺,无与伦比的效果,是梦工厂和工业光魔联袂奉献的杰作。从《侏罗纪公园》和《魔鬼终结者》时代的简约,到《指环王》和《黑客帝国》的求快,再到《变形金刚》的全面突破,已经达到浑然天成的阶段,最后的香港街头混战四十分钟更是目不暇接。
变形金刚4观后感参考 (篇6)
《变形金刚4》植入广告的密布和讨好中国观众的殷勤劲儿,都到了不用再去分析的程度,特写镜头的谄媚感十足。至于某某楼盘的声明,很有炒作的嫌疑,电影还是给出了足够的镜头,起码比一些中国演员的出镜时间更长,巫刚演出我国军方高层,绝不抛弃香港的台词(“我是国防部长,中央政府一定会全力支持香港!”),令观众能够坚信中央政府的责任。李冰冰飒爽干练的职业女性范儿,是电影后半段的核心角色之一,李冰冰所属的中国高科技公司很具有高冷风格,拍摄地却并非在北京而是北方工业中心城市天津大剧院。李冰冰且与两位最初势不两立的工程师都有可能在续集里发生感情纠葛的可能性非常大,史坦利·图齐饰演的角色已经有试图亲吻李冰冰饰演的苏月明的动作,而马克·沃尔伯格宣称要李冰冰演情侣,这分明是要三角恋的节奏。邹市明、吕良伟和韩庚等人,最起码我是有印象。邹市明的路见不平察言观色之后的拳击、演唱中文主题曲的韩庚在片中也是音乐人、而吕良伟和李冰冰在闹市大秀粤语,带出香港本地特色俚俗对白。
归根结底,《变形金刚4》依然是代理人战争,人类、霸天虎、汽车人等等争夺的火种,从何而来至今还是人类所处宇宙的秘密,而擎天柱也不知自己的造物主是边个、意欲何为,地球从白垩纪到当代,都是敞开大门的能源基地,马克·沃尔伯格要保卫家园,地球人整体也是如此,不过在金属狂人们的眼里,人类要么是资源,要么是战友但也有可能随时背叛同盟。追问自己是谁,这也是近年来超级科幻电影的一大趋势,目测《变5》有可能加强这一叙事母题的力度,汽车人阵容有反叛者甚至主要角色暗黑化也大有希望。(22日写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