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梦学习网学生作文观后感内容页

死亡诗社观后感心得

2023-03-15 07:00:56观后感访问手机版

第一篇:死亡诗社观后感心得

影片讲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老师和一群年轻学生的故事。老师的思想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思想过于超前,这本不是一件坏事,却不被当时的大多数人接受。这大多数人,包括老师的同事、上司也就是校长、以及学生家长。而学生是理解并接受他的,因为他适应了年轻人的天性,让他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影片以Neil的死亡达到高潮。我们说一个人自杀,是要放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去分析的,举个例子来说,我国今天,许多人因为适应不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思想冲击还有的个人信仰缺失而自杀。而我注意到影片首映是在1986年6月的加拿大,所以说这部电影的年龄可能比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还要大,那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的论坛一类形式的诗社,更没有什么第二课堂活动,学校传统的管理制度更让人觉得压抑沉重。

作为Neil的父母——如果我是Neil的父母,我肯定会为儿子的表演天赋和才华感到骄傲的,毕竟这是一件好事啊!而他的父母却百般要求他成为一名所谓体面的医生,禁止他的一切兴趣爱好,这个就有点儿极端了。

Neil的死,有学校,有家庭,有社会的责任,老师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原因,只是一个导火索。那么为什么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老师的身上呢?

因为,久负盛名的学校要保住它的名誉。这个学校如果要维持它的正常运转,就必须牺牲一个可怜的老师的利益,老师只不过是一个替罪羊,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一个最小的螺丝钉,一个人的力量是无力改变长久形成的庞大的传统教育体制的。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之所以存在那么长的时间,也一定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处。

作为先驱者,Neil的这位老师的牺牲意义是很大的。任何一项革命或改革,都必然有先驱牺牲。毕竟改革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在教育也在趋利的时代,我相信像Meil老师一样正直的教育工作者依然大有人在。虽然一小步一小步的,但在坚定地在改变我们的理念。

令人欣慰的是,影片的最后,大部分学生都站在桌子上为默默地目送老师离开,这也是这个老师最大的欣慰吧!也赋予我们了一些对当今教育体制的深刻的警醒和思考。

第二篇:死亡诗社观后感心得

如林夕所言,“在一些真正称得上伟大的电影中,见识到的真实世界该比我们自身的体验敏感上百倍,真人真事给拍成电影,应该拍出连当事人也不懂得用的眼光回看自身,这才会提升看事看人的层次。电影应该不只是现实的镜子,否则只是比我们日常家居打灯打得讲究点的私房记录而已。”从这个角度看,《死亡诗社》无疑是一部“真正称得上伟大的电影”。

1959年,以凝重的风格及传统的教学理念著称的威尔顿预备学校迎来了一位新的文学老师John Keating及一群虽年轻却早已被规划好人生道路的新学生。至此,矛盾开始慢慢凸显:个人之于社会的对立,自由之于权威的对立,主流价值观之于个性的对立,西哈诺式的浪漫与清教徒的刻板之间的对立。Keating老师似是唐吉柯德,赤手空拳地与传统巨浪殊死搏斗。他所有的,是一颗渴望寻觅到人生精华及春风化雨的伟大心灵。Keating老师带领这群尚年轻尚未完全枯死的孩子们在校史楼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并劝诫他们做到“CARPE DIEM”;让孩子们在绿茵场上用野性的咆哮宣读自己的理想及人生信条;鼓励孩子们站在讲桌上用新的视野俯瞰这个早已熟视无睹的世界;介绍给孩子们有思想有力量的诗歌并教会他们用发散的哲学思维审视人生……故事的情节若是如童话设想般单薄,这部影片怕是会沦为中流之作了。所幸,导演没有丝毫这般的念头,他将时代背景及悲剧因素嵌入影片中。当人们为剧中短暂的欢乐欣喜时,悲恸却早已潜伏而来。

真正的成功者,并非那些在常态分布内的灰色大多数,而是那些愿意跳出平静绝望的漩涡的“异类”。影片中,在Keating老师的引导下,原本沿循父亲规划好的Neil perry慢慢觉悟:心之所向是演员,又怎能手握手术刀在手术室中打转呢?Neil是勇敢的,也是可悲的。多次与父亲协商未果后,Neil选择了用父亲书桌里的手枪结束生命。这命是父母给的,现在就连同多年的恩情与陨灭的理想一并归还了吧。是夜,大雪,Neil戴着演出时的花冠,赤裸上身,在窗台开枪。因为心逐所爱而不得所以无奈,因为抗争无果所以落魄归西。Neil的抗争,是艺术化的理想与中产阶级价值观的抗争,是炙热的理想与冰冷的手术刀的抗争。我自知没有资格评价他的行为,只想起塞林格的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的'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的就义,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的活着。”Neil是不成熟的“异类”。

影片到了结尾,Keating老师最终被辞退,孩子们继续从前的生活。春风化雨,Keating老师已将种子播种到孩子们的心田。“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人生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这是Keating老师带着孩子们寻找人生意义时朗诵的梭罗的诗。这群孩子们会记得,观众亦记得。

再听听《死亡诗社》的片尾曲吧,苏格兰长笛奏起,让我们在地狱中仰望美好,在现实面前笑容明媚。

编辑点评:"O Captain,My Captain!"影片的最后,托德站上桌子以一种成熟的姿态向Mr Keating告别。而在他之后,其他的孩子或坚定、或迟疑、或果断地一个个站上桌子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许多年轻而又自由的灵魂在和他们的船长挥手作别。Keating走了,从此他们都将独自战斗在那个传统束缚的世界里,但没有人会怀疑,这些曾经接受过自由的指引的灵魂必将永远闪耀着浪漫的光芒。

第三篇:死亡诗社观后感心得

现在无比后悔没有把用来写影评的小本本带回来!

今天看的是林师兄之前跟我推荐的一部电影,记得他刚给我推荐的时候我也点开过,不过15min就被枯燥的情节打败了…但是这次我坚持看下去了,也没有想象中的无聊,越看越起劲……

做学生的时候能遇到一个像Keating这样的老师真的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了,可是更现实的情况是我们身边不仅不能遇到这样好的老师,而且还会遇到Neil爸爸那样的家长。他们总是以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想就是为我们铺好了一条康庄大道,好像只要我们按照他们的规划去走就什么困难也没有,就能迎来光明的未来,不过那是他们眼里的罢了。Neil喜欢演话剧,可是他的爸爸很不容易才把他送到这所学校来读书,Neil知道他的爸爸不会同意,所以他会想要每一门都拿到A,以此告诉自己爸爸他有努力的学习,希望换来爸爸对他参演话剧的允许……可是这真的仅仅是一个希望罢了。Neil自杀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演的很好,真的很好” 的确,他在话剧里的表演令除了他父亲之外的每一个观众都叹为观止,他真的很适合演话剧!同时,在父亲的眼里,他也扮演着孝顺的儿子,孝顺到不敢和爸爸讲自己的想法,连争执都不敢…

我很喜欢Keating老师 也感到惋惜 失去这个老师是学校的遗憾也是众多学生的遗憾

O captain, my captain !

第四篇:死亡诗社观后感心得

《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群在威尔顿预备学院上学的学生和一位名叫John Keating的老师。John Keating老师提倡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鼓励学生用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让学生们喊他“Oh , captain , my captain ”而不是老师,甚至让学生们把课本上的前言全都撕了。John Keating老师独树一帜的教育方式,给这个学校增添了一分生气。但学校却很不喜欢他,因为威尔顿预备学院是以他凝重的风格受到当时人们的尊敬,这个学院的教育模式是完全固定的,单调且束缚了学生们的思想,因此他的教育方式被评为非正统的教育方式。

他引导着孩子们重建了“死亡诗社”,他让他们用自己一瞬间的灵感来创作诗篇,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主见,而不是一味的跟着别人做事,不经过自己的思考。他让一群胆小的孩子变得胆大开朗。

Todd原来是班里最胆小的一个同学,后来因为John Keating老师的鼓励,渐渐变得开朗起来。

John Keating还鼓励了一个叫Neil孩子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演戏,演了一场很棒的戏,而不是像原来一样做一个只听父母话而不敢做自己爱的事的男孩。但Neil最终自杀了,因为他的父亲想让他上哈弗然后当一个医生,而Neil自己却想做一名演员,却征求不到家人的同意。校方用开除作威胁来逼其他几个Neil的同学签字,并开除了John Keating老师。

我认为John Keating老师唯一没有做好的就是——没有教好学生们怎样处理事情、压力,而Neil就没有经受住来自他爸爸的打击,开枪自杀了。

《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中的John Keating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告诉我:做任何事都要有激情,做事要有新意,做事不仅需要勇气还要聪明……我感谢这部电影!

死亡诗社观后感心得相关文章:

第五篇:死亡诗社观后感心得

看完电影《死亡诗社》觉得非常真实,前一秒孩子们喊这学校的口号“传统,荣誉,纪律,优秀”,后一分钟孩子们高喊自己的原创口号。孩子原始的天性细腻的在影片中表现,青春期蠢蠢的萌动真实的展现。影片中孩子的活泼,家长的专制,校长的古板,新教师的个性都强烈冲击我们的心灵。我相信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喜欢这个非传统的老师,吹着口哨进课堂,将课堂搬到教室外的连廊,鼓励学生撕掉课本的前言…… 我们能看见他真诚善良,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超越自己。所以孩子都喜欢上他的课,因为自由,活跃,快乐,可以乘着想象的翅膀高飞。这是他们也是整所学校从未发生过的事,以学院为首的传统教育思想和以英文老师为首的现代教育的冲突和碰撞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这两种教育有点像我们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如何做好素质教育,认真执行二期课改,教师还需要勇气、智慧和实干精神。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孩子活出生命的活力和意义。

基丁老师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鉴于国情和孩子的不同特点,我觉得尼尔的死在我们的身边可以避免。基丁老师教了怎样选择活着意义,但未教授如何热爱我们的生命,对生命负责。尼尔为反抗父母的意愿以自杀为代价,让我看后很震撼。我在想如果是我班级的孩子有像尼尔这么强烈的兴趣欲望,我们教师应该做好沟通工作,和孩子的心理辅导。不可能愿望现实不了就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对自己生命的极其不负责任。当然现在也有个别孩子心灵脆弱,为不弹琴绞断手筋,成绩不好跳楼等等,所以现行“两纲”教育中特别强调的生命教育。这也是我们教师不可忽略的方面,急需加强教育,希望悲剧不要在我们身边发生。

影片《死亡诗社》中基丁老师要离开学校时,班里最内向的学生,第一个站到了课桌上,陆续有其他同学也站了上去。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向基丁老师表达自已他的敬意和感激。看到这儿,我落泪了……老师的成功是什么?是孩子考出好成绩吗?这是一个太浅显的回答,我认为老师的成功应该是,作为老师你的思想、人品影响了孩子,指引孩子,而孩子正向着你期望的方向逐渐迈近,那种收获和满足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成功。“亲其师,信其道”,让我们先从关心、爱护身边的孩子做起,相信定会有不俗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