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梦学习网学生作文节日作文内容页

过春节的习俗征文

2023-03-10 18:18:09节日作文访问手机版

篇一:过春节的习俗征文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一年之岁首。春节历史悠久,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贴春联是春节必干的。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把去年的对联撕下来,贴上新一年的春联。贴春联寓意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望,是吉祥的意思。当然,还要贴一个“福”字,“福”是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而且,不少人家还把“福”贴倒了,寓意为“福到了”,与“福倒了”谐音,所以才有了把“福”倒着贴这种贴法。

放鞭炮——这可是那些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了。把鞭炮点燃后,便有噼里啪啦的响声,可有意思啦!瞧瞧那些小孩子们笑得多欢哪!说起放鞭炮,你知道它的来由来吗?相传很久以前,小镇每到达这一天,就会有一只妖怪——夕,出来作祟,人们都很怕它。终于,有一天一个老爷爷在夕出没之时,放起了鞭炮,将夕吓走了。这就是“除夕”。从那以后,放鞭炮便成了这一天的习俗。

当然,春节的压轴戏——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的主菜就是饺子。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团圆福禄,相传为东汉的张仲景发明,原名为“娇耳”。到了春节,一家人围在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谈论着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打算——真是温馨啊!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着希望的佳节。

篇二:过春节的习俗征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着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我们又迎来了一个重大而喜庆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一般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人们都忙忙碌碌的为这个喜庆的节日做准备,虽然累但心里是高兴的。到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顿年夜饭。从初一开始,小孩子们就跟着大人给长辈拜年。到了亲戚家,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是最开心的,不管谁家都会准备一桌子的好菜。饭后的水果也是少不了的,兜里更是装着鼓鼓的红包和大把的糖果,瓜子,就这样每天都沉浸在春节喜庆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到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的大门口挂上红红的灯笼。火红的灯笼照在人们喜悦的脸上,也照进了人们的心里。

我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春节在每个民族都有不一样的过法。

比如说哈尼族的春节习俗,春节前几天,哈尼族的妇女就要忙着做一种糯米饼子,供春节的时候享用。而小伙子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在过节这天穿上漂亮的衣服去荡秋千,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又如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在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励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虽然各族人民的风俗不同,但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一颗中国心。我爱我的民族,更爱我的祖国。

篇三:过春节的习俗征文

我们这儿过春节的习俗是,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吃饺子,初一早上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

我和我们村的那些孩子就会定个地点,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就在那个地方集合。然后,人到齐了,我们分成两组,在村子里面玩炮战,你给我扔,我给他扔。大家都玩的很开心。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把一个威力很大的炮扔到对方的家里了。‘澎’的一声,从屋子里传来。把我吓的在草丛里躲了半天,害怕对方的家人出来骂我、打我。过了一会儿,我看对方的家人没出来。我就出来和他们继续玩。玩着,玩着,我们各自的家人都叫我们回家吃饺子。我们在一起商量着说:‘一会儿把饭吃完,出来继续玩。’商量玩我们就都回家吃饺子去了。我把饭吃完出去,结果他们都开始玩了。我到他们面前说:‘我们一块儿再买一些炮吧!’他们的意见都不同,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我就叫了一个和我关系特别好的孩子,我和他一块去了。买回来后,除了我和跟我的那个孩子,剩下的全部都会去了。过了一会,和我一起的那个也被家人叫了回去,我一看没人了,我也只好回去了。

初一早上,我们又来打枪战,我们各自拿着各自的抢,有大抢,也有小抢。我们还是按着炮战的那个队伍来玩,我和我的一个队友,我们两上到砖堆上,上面有草,我们两用草把自己的身体盖住,潜伏在那里。一但有一点小的动静,都逃不过我两的眼睛。打了9回合,都是我们赢。

初二、初三、初四,我们就会去走亲朋好友,给他们提上上礼,到亲朋好友家以后,见到长辈要问候。把礼送到他们手上。在他们家歇息一下,他们就会给我们做饭吃。吃完走的时候,他们还会给我们家的小孩发红包。

在我的记忆里春节就是这样过的。如果你们和我的春节不一样,不妨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了解一下。

篇四:过春节的习俗征文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就开始过年了。

大年初一,清晨,鞭炮就开始响起,好像呼唤着人们快点起床,迎接着美好快乐的日子——春节。

早晨,我起了床,吃完早饭,准备上二姨家拜年去。我穿好大红的新衣,妈妈﹑妹妹也穿好漂亮的衣服,准备上二姨家去。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鞭炮声一直在我的耳畔中响起,我的脸上不知不 觉露出喜悦的笑容。

来到二姨家门口,我发现在门的中间有个“福”字,现在大家应该知道我要讲的传统吧!按传统习俗,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中间贴上个“倒福”。(“福”字倒过来贴)说明这家的福到了。我还看见福字的纸是红色的,可以代表喜庆;旁边有着金色的花边,可以加点气氛。这样,一张栩栩如生的福字就浮现在我眼前。

妈妈敲了敲门,二姨开了门,我和妹妹为了讨大人的欢心,连忙说了声:“新年好!”一进门,马上进入眼帘的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客厅,接着就是桌上摆着的零食。在中国,过年时一定要有 吃有喝有玩,那不然整个春节就过得非常没意思了。

马上,二姨的女儿跑了出来迎接我们,还硬吵着要和我们玩。的人拿他没办法,只好应了他。

我们玩得十分痛快,都玩了时间。等玩累时,才回过神来,跑出房间,问了问时间,才知道自己玩了两个小时。妈妈说我们该回家了,只见,二姨掏出两个红包,也就是现在的压岁钱。妈妈也拿出 一个红包,互相交换……

其实,春节的传统习俗不止拜年,还有许许多多怎么讲都讲不完,所以我就不一一讲了。

我跟大家分享了我的春节的一部分,那你的呢?

篇五:过春节的习俗征文

在所有绚丽斑斓的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老百姓参与度最高的节日。它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我们传承春节文化,从中获得宝贵的精神能量,获得文化自信,忠诚于文化信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大年夜,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爆竹,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麸子等,吃到钱,就能发财;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麸子,就能享福。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在欢乐祥和节日里,家家其乐融融,沉浸于春节文化的习俗中,迎新春,贺新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还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尚。“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照旧过去,都依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福。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自信,感情的信仰。民间为了更充分地表现这种向往和祝福,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节前人们就在门脸上贴上“福”字,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春节文化犹如春风化雨,每个中国人处在这种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其熏陶。

专属于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依然代代相传,这彰显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凝集力,洋溢着我们浓浓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加了我们民族信仰的力量。

篇六:过春节的习俗征文

春节对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喜忧参半的节日。也许是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社会习俗或风气上的许多遗憾甚至缺点会在这个举国欢庆之时显露出来,并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春节,人们纷纷回家与家人团聚,这本该是件喜事。可是,回家让人喜忧参半。要想回家,就要先投身于春运大军中。可年年创人数新高的春运哪是想上就上的,排几天队可能都买不到票,买到票也要再挤到无立锥之地的车厢里熬上几十个钟头。看着电视中春运的画面,我都替车上队里的人难受。春运大军多由返乡农民工组成,这上亿人背井离乡,在大城市中打拼,反映出的,更是农村的生存艰难和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这怎让人不忧?回家的春运,怎能不让参与人与局外人都忧一回?

对现在的人来说,春节是一个享受生活的节日,可是,在进行物质的改善或享受时总有一些社会现象让人心生隐忧。

过春节了,生活该改善了,可又有多少人在春节无法改善生活呢?有一支返乡农民工组成的“摩托大军”,为了省些钱做孩子的学费或修整已经破旧不堪的房子,要顶风冒雪在山间骑摩托穿行数天。即使是在城市中,面对自己无力负担的年货,网友只能慨叹“让物价飞”。春节,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改善,忧的则是还有太多的人依然在贫困的边缘挣扎,也是让我们思考我们的社会该为此做些什么?

更让人忧的,则是春节的日益物化与其中透出的许多人的精神贫乏。今日春节几乎成了“吃”的节日,而“某地拟立法强制子女回家”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新闻,还有那一年不如一年的春晚,广告插入越来越多,节目也越发没滋味,炫目的背后是空洞的娱乐。那年复一年的歌舞升平足以让你笑不得、恼不得。有时,真觉得春节里人情淡了,有些人有些事越发僵化了,那么普通百姓又有多少人能避免由这种淡薄和僵化而导致的麻木与冷漠?这怎不让人忧?

当然,忧中亦有喜,那就是这些现象正在得到重视。“摩托大军”今年有警车开道护送了,更多的家庭在春节时团聚了,春晚上也有了农民工歌手的身影。只愿这些“喜”能再扩大些。让春节走入民间,重新属于每一个家庭。

春节,该是一个喜庆的节日,可它现在却总让人喜忧参半,因为总有些让人无奈的现象。只愿有那么一天,我面对这个题目无从下笔,不再有浩荡的春运大军与平乏无味、与社会脱节的春晚,那样的春节,一定是最喜庆的真正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