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人来说,记住一件事情并不是难事。但很奇怪的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无论你愿意不愿意,记忆两头都会处于空白阶段,一个是老年的失忆,一个是成年人童年时期的失忆。老年时的失忆很好理解,毕竟步入老年后,许多生理机能都会退化,但要说到儿童也患上了失忆症,就很难理解了。
记忆与语言、自我意识
曾有一种流行了很久的观点认为,在7岁前,孩子们根本无法形成稳定的记忆,所以遗忘是必然的。但1980年后的一系列实验表明,早在3岁前,儿童就已经开始记事了。在6个月大时,婴儿的记忆可以至少持续一天;到两岁时可以记得一年前的事情。2005年,研究者们又发现,四岁半的孩子可以详细回忆18个月前的一次迪尼斯之旅;5岁半的时候,能记住80%的三岁的记忆。大约到了7岁半,孩子们才开始忘记许多早期记忆,只能记住40%的童年生活。
这些研究表明,儿童不是因为没有发达的记忆能力才记不住,他们同样可以创建记忆,并且能检索记忆。但很奇怪,这些记忆会在7岁后快速消失。于是,研究者开始将研究重点放在研究是什么让记忆消失,而不是儿童能不能记住事情上。他们找到了一些影响因素,比如语言能力和自我意识。
研究者发现,语言能力可以影响童年记忆。一个实验小组曾采访过急症室的儿童,这些儿童并不是患上了什么大病,只是在玩耍的过程中,身体被轻微地擦伤。研究者询问了他们当时是怎么擦伤的,并记录了这些孩子们的回答。5年后,研究者们又采访了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当时能够用语言描述事情发生经过的孩子,在5年后能再次回忆起来。而那些当时不能叙述整件事情的孩子就很难回忆起来,或者干脆忘得一干二净。这项研究表明,如果早期的经验没有被翻译成语言,它们可能会丢失。从1岁到6岁,儿童从会讲一个单词到能流利说话,在语言能力上有重大突破,这时儿童的记忆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与语言相关的是另一项能力——自我意识。儿童大概在18个月到24个月大的时候,开始说“你”和“我”,表明他们已经初步形成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研究者发现在更注重自我的文化环境里(北美与欧洲地区),这些文化传统更关注儿童的个人经验、喜好和情感,而不是他们与他人的关系,或者是社会规则、行为标准,这些地区的成年人会比亚洲和非洲的成年人有更早和更详细的童年记忆。如欧洲裔的人最早记忆出现的平均年龄是3.5岁,新西兰的毛利人是2.7岁,而东亚人则是4.8岁。
毫无疑问,良好的语言和自我意识可以增强记忆能力。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东西会影响到我们的童年记忆呢?
大脑电击的实验
研究者注意到一个现象,人们并不会忘记童年的所有事情,比如在儿童时代,如果学会了行走、游泳和骑自行车这些动作,就不会忘记。相较而言,人们往往忘掉的是那些与长期记忆有关的情景记忆,比如过往的经历、事件,而在大脑长期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海马体。海马体位于大脑颞叶,紧密联系着大脑的边缘系统,经过过滤的信息会在海马体中暂时储存,时间是几分钟至几周,而重要的感观信息会由海马体中的神经元传输到长期记忆区中。
婴儿每秒会形成700个新的神经元连接,那么,会不会是这些神经元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为了研究神经发生和遗忘之间的相关性,多伦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一次测验。首先,一组成年老鼠会被训练得对轻微的电击环境十分害怕。然后,一些成年老鼠会被放到一个可以踩车轮的环境中去,当再次返回到电击环境中,成年老鼠在很大程度上忘记了它们电击的恐惧;但那些没有踩过轮子的老鼠依旧记住了电击环境和恐惧的关联性。那么,为什么成年老鼠忘记了之前的恐惧呢?这是因为踩车轮运动已经被证明可以提高神经元的活跃度,换句话说,成年老鼠新生的神经元可能干扰了之前的记忆。
研究者们又用幼鼠进行了一次实验。幼鼠每天会进食一些减缓神经元生长速度的药物。根据第一个实验结果推测,如果记忆与神经元的生长速度有关系的话,幼鼠吞食了药物之后,随着神经元生长被抑制,它们应该会比没有服药的幼鼠记忆力好。最后,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假设。
偷走童年记忆的真凶
这些研究为我们找到了偷走童年记忆的真凶——新增的神经元。
研究者们推测,哺乳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大脑中有两个其他动物没有的区域在不断地产生神经元,海马区的齿状回就是其中一个,新的神经元在齿状回中不断生成,这些新的神经元激烈地争夺着地盘,改变预先存在的神经元连接,建立新的神经连接,严重扰乱了储存旧记忆的大脑电路。大多数这些早期的连接最后会被“修剪掉”。导致其被毁坏,使这部分记忆被遗忘。
在7岁前,这场“地盘争夺战”尤其激烈,但随着年龄增长,神经形成会放缓,大概在7岁左右,大脑的海马体实现了较稳定的神经元连接,人们开始能保存情景记忆。
那么,我们可以找回童年记忆吗?目前看来不太可能。一些旧的神经元连接可能已经被“修剪掉”,无法再恢复,即使一些早期记忆经受住了大脑生长和衰退的周期动荡,但也可能产生记忆变形,我们也不能太信任这些记忆。1995年,研究者们曾进行过一次实验,向志愿者讲述了一些志愿者自己的童年故事(这些故事是从志愿者亲友那儿征集来的),参与者不知道的是,这里面有一个故事是研究者虚构的,这个故事说的是他们曾经在5岁前在商场走失过。然而,四分之一的参与者认为这就是他们童年时候发生的事情,即使告知他们这个故事是捏造的,一些志愿者们依然坚持。这个实验表明一些人认为自己能回忆起来的童年经历,可能掺杂了许多别人的故事或幻想成分,不是真实存在的。
由于神经元在不断新增,防止一些已经存在的记忆被遗忘是不太可能的,我们也许会不可避免地丢掉童年记忆。但有失就会有得,如果没有这样灵活可塑的大脑,年幼的孩子将没法展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