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婚礼的习俗差不多,但是有会有很大的差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习俗
1、接定,接定的意思其实就是订婚,媒人将男方的生辰八字和聘礼送到女方的家中,再带回女方的生辰八字和礼物。男方的聘礼有红蓝布、首饰、酒、肉等等。
2、送礼,男方确定好良辰吉日结婚,在结婚前的一个吉日送礼。男方将彩礼和礼金等等一切准备齐全交由媒人送给女方。礼金由女方来定的。
3、迎亲,山西晋城的迎亲有两种情况,一是迎亲,二是反迎亲。北留和润城一带,新郎都是不去迎亲的,只打发花轿去抬亲。其他地方的话则是要亲自迎接。无论是迎亲还是抬亲都是要有鼓乐队伍的。男女双方要提前的用白面蒸好五公斤多的大石榴糕,上面插上松枝带上一个松果。
迎娶的时候男方派人先将自己的一个抬到女方家中,再配上女方的一个担回来,走在鼓乐之前。仕宦之家娶亲的话,都是有举着祖先官衔的木牌,鼓乐再后,新娘坐轿前要鸣铳三响,到男方门前也要鸣铳三响,新娘下轿头上要被撒五谷。
4、迎娶,又鸣迎亲、娶媳妇,便是六礼中的亲迎。往往是由新郎亲身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中心,也有媒人或者小叔子指示迎亲队伍前去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5、婚礼,迎娶队伍归到男家往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款待新娘。晋东南沁县一带,新娘花轿精细美好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讨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入门。
迎亲队伍
在山西地区,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晋南一带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山西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左权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雁北平鲁等地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大同一带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对陪伴新郎的人,太谷一带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迎娶队伍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晋中祁县一带依据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龙(东)出的说法。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崇邪怪相扰。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吕梁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雁北平鲁一带还有“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长轿。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据说他们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饱受颠簸之苦,所以喜钱是不能少给的。
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