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风俗文化礼仪知识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海域。很多朋友第一次去台湾旅游前会问到,台湾的风俗文化是怎样的?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台湾风俗文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目录
台湾风土人情
衣饰
以往乡村男女多穿汉服。中年以上的妇女喜着长衫,或短衣短裤;老年人喜着青黑色衣衫或香云纱;日本统治时期西装革履开始流传到乡村,几十年来已相当普及。城市妇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装。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装或港衫西裤。乡村男女则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风日。
饮食
台湾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节日喜庆时,多用鸡鸭等丰盛酒菜宴请客人。台湾居民都嗜酒,祭祀神明,宴请客人,必备良酒。秋冬之际,多以中药炖煮动物性食品以提神补身。菜肴多用味精、砂糖等调味。酒楼饭店经营川粤、京、津、苏、浙、湘、闽等地风味饭菜。高山族同胞目前生活水平还较低,有些仍以芋头、甘薯为主食。
居住
台湾的房屋造型,大体可分为中、西、日式三种。中式为平房,多是闽南式样,有一条龙、辘轳把、三合院、四合院等。以浊水溪为界,农村村落,北部为散居型,南部为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近水处,以避风沙。西式多是楼房,从前都是砖造,近年来大多改为钢筋水泥。日式则在平房内铺以"榻榻米"。市镇房屋多属西式,随着近年来工商业的发展,新式公寓住宅迅速增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住房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仍有许多人居住在简陋斗室。
交通
目前,台湾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摩托车。近些年来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的数量增加,比较方便,私人汽车大量增多。出租汽车普遍于市镇。有不少的客车备有冷气。但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交通不便,河流多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山区无路可走,只能沿山路登攀跋涉。
台湾风俗文化
文化
台湾人普遍使用汉语普通话和繁体中文,另外比较常见的语言为闽南语、客家语和台湾高山族语言。由于台湾当局和民间重视英语教育,且台湾曾长期沦为日本殖民地,深受日本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贻害,许多台湾老人普遍可使用日语,所以常见使用外国语言为英语与日语。
台湾汉字拼音使用注音符号(旧称注音字母)。外文音译早期普遍采用威妥玛拼音,至今台湾的人名及地名的英语音译大多沿用此拼音法。
2008年,台湾宣布将译音标准改为汉语拼音,如今台湾县级以下行政区划英文译名均使用汉语拼音。
由于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台湾部分汉语词汇与中国大陆有所不同。一些融入了台湾本地语言和外国语言,例如:“夯”(热烘烘、流行,来自闽南语)、“赞”(好极了,来自闽南语)与“欧吉桑”(男性长辈,日语:おじさん)、“巴士”(公共汽车,英语:bus),还有一些则是用词习惯的差异,例如台湾的“原子笔”等同于大陆的“圆珠笔”,台湾的“奇异果”等同于大陆的“猕猴桃”。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热络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两岸语词也呈相互影响和逐渐融合之势,如“山寨”、“雷人”、“囧”等发源于大陆的流行词汇,都被台湾民众高频率地运用。
民族
组成台湾居民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少数民族,另一部分是大陆移民。少数民族主要是在文明社会形成之前来自大陆的定居者,他们成为台湾地区最早的居民。
台湾的少数民族分为两部分,生活在高山地区的以往称为“高山族”,生活在平原地区的称为“平埔族”,现在则把少数民族统称为“原住民”
台湾的少数民族同胞因受历代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其经济、文化的发展,长期受到阻滞。
迄今有些地区的高山族同胞仍过着半耕半猎的生活,高山族同胞勤劳、豪放,能歌善舞。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杵舞”,音节铿锵,优美动人。
台湾禁忌
1、禁以手巾赠人。从前,台湾民间丧家在办完丧事后送毛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来往。所以,台湾有"送巾,断根"之说,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若赠人手巾,即不禁令人想起不吉利的丧事与断绝、永别之意。
2、禁以扇子赠人。扇子价廉易碎,用于夏季扇凉,一到秋深天凉,即有"秋扇见掮",意即太绝情,用完后就被甩掉,狠心抛弃。
3、禁以剪刀赠人。剪刀属伤人的利器,其含有"一刀两断"、"一剪两断"的意思。赠剪刀会使人有不怀好意之感。所以,切勿以剪刀赠人。
4、禁以雨伞赠人。台语"伞"与"散"同音,若拿伞来赠人,犹表送"散"给对方之意,且台语"雨"与"给"同意。"雨伞"与"给散"同音,难免会引起对方误解。
5、禁以镜子送人。因为镜子容易打碎,"破镜难圆"。还有好象嫌人丑陋,让人家照镜子好好看看自己的意思。
6、禁以钟送人。因为"钟"与"终"同音。送钟会使人想到"送终",易引起友人的反感。
7、禁以甜果送人。甜果即年糕,是台湾民间过年祭拜神明祖宗时的必备之物,但在丧家守孝时严禁蒸食。因此,如以甜果赠人,会使受赠者联想家里发生了丧事。自然要忌讳。
8、禁以粽子赠人。台湾民间丧家习惯上既不蒸甜果,也不赠粽子。如以粽子送人,会被误解为把对方当丧家,故此也在忌讳之列。
9、禁以鸭子赠人作"月肉"。"月肉"是指分娩一个月以内的妇女吃的肉。她们吃的"月肉"通常是是麻油鸭、猪腰仔、猪肝等"热性"食物。鸭子属"冷性",她们不宜吃用。并且台湾有"死鸭硬嘴闭"、"七月半鸭仔,不知死期"等俗语,若以鸭子作为贺喜礼物,会使人联想到不祥的兆头。
台湾用餐礼仪
1喝汤时使用汤勺,不端碗
2干杯的意思是把杯子里的酒全部喝光
3在餐馆里吃剩的食物可以打包
4吃面类时不可以发出声音
5骨头或核可以直接吐在桌上
6吃饭时打嗝也不失礼
7台湾餐桌饮食
台湾高山族早期多以小米、蕃薯为主食,食皆用手。后来,随着大陆移民的增多,逐渐吸收了汉民族的饮食方式,改用筷子,大米逐渐成为主食。不过,不少高山族部落仍保留着不少传统的.特色,如兰屿雅美族的吃鱼有男女之别的限制。高山族人喜欢饮酒,其用小米所酿制的酒,也呈现出特有的饮酒文化。
闽客饮食文化是台湾最主要的饮食文化,是从大陆的福建与广东饮食文化发展而来,成为今天"台湾菜",其主要特色是强调海鲜。闽客饮食文化中,餐丁酒店多设佛龛,以求保佑发财。另外,与福建、广东一样,台湾具有浓厚的饮茶文化,喜欢冲饮壶茶,讲究茶具的精美和冲泡方法,特别流行"功夫茶"。在历史上,台湾还生产过供春、秋圃、潘壶等几种质坚耐热、外观雅致的紫砂名壶。如今,台湾茶文化也有了新的发展。
台湾宗教信仰流行,在祭典或祖先的祭祀人,十分重视供品的食品内容。如生的用来祭天,熟的祭品是祭祖先。现今的台湾,也十分流行吃素。
台湾与大陆南方一样,饮食非常讲究食补。现在可以说是一种健康饮食文化。在台湾,养生防老,阴阳互补,五行调和等观念深厚。目前台湾食物养生方式主要有素食、生食、有机饮食、断食疗法及传统中医食疗。台湾民间常有以"四神汤"(淮山、芡实、莲子与茯苓)作滋补饮料,是著名的滋补小吃。民间食补习俗中最独特的是所谓的"半年补",即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家家户户用米粉搓丸子,做成甜粢丸,吃后可除炎夏百病。另外,台湾还有"补冬"或"养冬",即立冬日进补。
台湾特殊风味的饮食文化可以说包罗万象,结合了台湾本地与大陆各地的风味小吃。知名者有基隆庙口的天妇罗、彰化的肉圆、嘉义的鸡肉饭、新竹的贡丸、台南的担仔面、士林的大饼包小饼等。
与台商打交道应注意的事项
(1)数字:台湾人普遍忌讳“4”,因为这个数字音和“死“相近,他们日常无论做什么事都尽量避开“4”这个数字,或则通过其他之类的语言表达。
(2)颜色:台湾人使用黑色比较谨慎,因为黑色显得庄严肃穆,主要用于葬礼。红色是他们的偏爱,民间一般都以红色作为吉祥的象征。人们在送礼时都喜欢用红包。说话不要拖泥带水,以致给对方留下虚伪狡诈的印象,因为台商办事一般都喜欢一言为定。
(3)宴请:台湾人的祖籍大部分都是福建和广东人,饮食习惯基本上和福建广东人相似,他们不喜欢吃油重、过辣、偏咸的食品。如果宴请台商,应注意他们的口味喜清淡,爱微甜味道,对大陆各种烹饪制作的菜肴均能适应,更偏爱煎、干炸、爆炒、烧等烹调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