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梦学习网实用文档实用范文内容页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2024-04-07 23:45:01实用范文访问手机版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篇1

一、校本教研活动以建构广义思想为指导,在活动中注重发挥各位教师的主动性,改变原来教研活动“讲—听—记”的简单模式,采用各种创新型的活动,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校本教研工作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主要目标,为争培养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三、校本教研活动要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确定“每个教师都是研究者,每节课都是教师研究的对象”的思想。

四、每学期开学初,由教导处制定详细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并坚决按计划实施,每次活动的相关资料要精心保留,以备存档。

五、学校按申报课题内容成立教研组,每组由课题申请人为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开展本课题的教研活动。

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研究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经常进行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案例分析,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协助老师总结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新课标。

七、每学期要进行一次新老教师的一次观摩课,做到课前说课,课堂听课,课后评课,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在教研组内交流,任课教师要及时写课后所思,每学期写一篇较有价值的教学论文,争取获区级以上奖励。

八、每单元组织质量分析,对命题质量标准与学生答卷情况进行分析,为改进教法提供可靠依据。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篇2

为了深入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日照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以校本教研机制,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日照市实验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1、校本教研工作,是指基于学校发展、教师提高、学生成长而开展的常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目标: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通过群众性、经常性和持久性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实现学校自我发展和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引导老师学习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与政策,进行专业研修,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展集体备课,制定教学工作阶段性任务目标和实施计划、措施;展开课题研究,对教学问题、评价问题等进行反思与研讨,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开展课题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实施要求

1、建全组织。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相关校本教研实施小组,形成以校长、教科研处、教务处、教研组共同参与的教研网络。教研组、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教研的基本单位,学校建立健全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并充分发挥其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

2、落实责任。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要担负起组织者、教育者和服务者的责任;业务校长是校本教研的主要组织实施者,要担负起协调管理与过程指导的任务;中层业务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专题教研和学科教研的主要组织者,要对学科的校本研究具体负责;教师是实施校本教研的主体,要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3、完善制度。学校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制定教师备课、反思教学、教师互助、相关检查等管理制度,并把校本教研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进行管理考核。

三、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

1、教学反思活动。要求教师按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教学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研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师要实现教后反思常态化,每学期至少写出一定深度的教后反思1篇。

2、校本培训活动。校本培训要坚持培训内容的全面性,使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专业技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处理好教师教学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搞好分层培训;坚持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做到理念培训与教学实践培训相结合、内部交流与外出学习相结合。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市等教育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会、研讨会、观摩会。

3、传帮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学校骨干教师要与本学科教师形成广泛对话、合作与互助关系,每学期上教学示范课不少于1节,并不定期地进行专题讲座。

4、集体备课活动。坚持进行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发挥备课组每位教师的作用,避免用一个人的思想替代众人的思想。集体备课要重教材理解、教学目标确定、学点排查、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手段选用、练习与评价题目的选编等,倡导老师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的备课与教学。

5、听评课活动。学校要积极开展。积极开展课例研究为重点的听评课活动,要将听课活动与专题研究、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实现教、评、研、训的统一。要坚持全员性和经常性,每位教师参加听评课活动每学期青年教师不少于20次,教研主任不少于20次,其他老师不少于15次。

6、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搭建各种交流平台,开展理论讲座、经验交流、问题研讨等学术交流活动,学校全员参与的学校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要积极争取专家的学术引领,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专家报告会;要通过组建学科、年级或校际教研协作体系,加强教师间、学科间、校际间的合作研究与交流,实现区域性教学经验、成果、资源的共享。

7、“小课题”研究活动。各学校要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等领域的“小课题”研究,走“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行动研究之路,学校各处室、教研组要结合实际每学年确定至少一个小课题开展研究。

8、校际间的联合教研活动。要定期开展以教学观摩、经验交流、教材统研为重点的校际间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四、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1、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组织和领导,为校本教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要把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和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纳入学校的考核范围。

2、教科研室、教务处要调整工作思路,降低工作重心,承担起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任务;要经常性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交流研讨和调研指导,发挥好引领的作用。

3、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教研队伍;要充分发挥各学科教研主任在教学中的带头作用,保证他们能尽量把精力投入到教研工作中去,注重教研主任的进修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篇3

一、 永嘉县罗东小学校本培训考勤制度

为了严肃校本培训的学习纪律,确保校本培训的学习成效,使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特制定《校本培训考勤制度》。

1、公假:凡因公事(含产假)请假,培训内容自行后补。公假不记入奖惩范围。

2、事假:凡因事请假者,须具备请假条,并经校本培训领导组组长同意后,记事假一次。

3、病假:凡因病不能参加培训学习,须持医院证明并出具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记病假一次。特殊情况(如急诊等)除外。

4、迟到:培训学习两次点名后未到者,记迟到一次。

5、早退:学习中提前退场者,记早退一次。

6、缺席:无故缺席不参加培训学习者,缺席一次按旷课论处。

7、签到:培训不签到者 按旷课论处。

以上请假奖惩按罗东小学绩效考核方案中考勤相关条例进行处理,每学期期末汇总一次,纳入绩效考核。

二、永嘉县罗东小学校本培训学习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及提高业务能力,特制订教师校本培训学习制度。

1、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统一安排学习内容。

2、采用集中学习、分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由校长室、教导处组织带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学习。

3、充分发挥网络学习优势,以教研组集中学习为主,采用自主与统一安排学习内容。

4、参加学习时不得迟到早退,学习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

5、学用结合,积极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提倡把经验总结写出论文。

6、每学期看一本教育教学著作,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

三、永嘉县罗东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考核制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教师校本培训不断取得新成果,特制订教师校本培训考核制度。

1、严格教师校本培训的各种培训的考勤。教师按时参加上级及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活动,每迟到或旷会一次,学校将按教师日常考勤办法规定进行处理。

2、严格教师校本培训学习情况的检查。学校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校本培训情况,教师要有校本培训学习目标计划、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学习阶段性总结等,每缺一项酌情扣除教师的绩效考核量化分。

3、严格教师的上岗培训。新毕业分配的教师,无论其是否已经实习过或培训过,都必须由学校派遣再次参加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并获得岗前培训证,否则不予岗。

4、教师必须修满最低教育学分。达不到学分者,年终绩效量化考核要酌情扣分。

5、严格教师的校本培训完成情况。教师在校本培训中,不能达到培训要求,将在年终量化时视为不合格教师,不能参加各级各类评优评先、晋升职务。

四、永嘉县罗东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为了激励教师更好地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促进自身往纵深方向发展,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特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奖:

1、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对于成绩突出者,期末绩效考核加分。

2、能够主动参加除上级及学校组织的培训之外的各种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学校根据证书级别加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

3、取得各级各部门颁发的教师能力方面的荣誉证书,如各级教学新秀、骨干、教学能手等等,学校根据证书级别给予加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

4、在学期末教研组评比中,优秀教研组组长在教育教学绩效中加5分,组员加3分,良好教研组加3分,组员加1分。

惩:

1、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态度不端正,表现消极懈怠,学校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的处罚。

2、在学校校本培训工作中,发布不利于工作开展的舆论,做阻碍校本培训工作正常进行的行为,学校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的处罚。

3、对于不能按时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学校除扣除其考勤分之外,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扣工资和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等处罚。

4、没有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如缺少计划、总结、心得、反思、笔记等,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扣除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

5、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校本培训任务的教师,学校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篇4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课改实验的能力,发挥教科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堂转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市教育局印发的《合肥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规划》的精神,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科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理念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体负责,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论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五、教研制度

(一)校长、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定期举办科研沙龙,开展理论学习和信息交流。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根据新课程要求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指导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作好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工作。按时编辑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

7.负责全校的教研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

8.按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情况,督促各本部门对教研工作及时总结。

9.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部门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教研组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研室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各备课组制定学期教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组织开展教学常规活动,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教学研讨课活动,及时总结教学成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反思及案例分析等。

4.组织管理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协助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按备课制度要求认真备课。

5.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加速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有计划、有总结,定期听课指导。

6.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本学科教辅资料的选定工作,提高练习、测试的质量。定期向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教辅资料分析评价材料。

7.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研室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创建严谨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备课组长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和学的法发,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拟定本年级学期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4.组织指导本年级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科研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拟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教研工作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学资料,积极参加本年级备课活动。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科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4.积极开展学科成长记录评价活动,要求有计划、有总结。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每学期要坚持完成“四个一”工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专题;上一堂教学研讨课;拟一份优秀课案、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论文)。

六、实施计划

总目标:

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一)依托校本培训,开展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二)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1.交流:各教研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探讨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教师、组长必须做好记录。教研室定期检查评价。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为此各组可以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活动,即由一个备课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要有教案、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如何克服不足之处。

3.帮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在指导的基础上,每学期推选出一节新教师优质课,进行观摩研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

4.论坛:通过教师论坛推进反思性教学和新课改精神的落实。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规模较大的教师论坛。一次课改论坛、一次中考论坛。

(三)立足校本培训,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1.学习管理

1)学习形式: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一次网上学习、一次个人自学。

2)学习内容:必须是与教学相关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理论。

3)学习管理:学习内容要有记录体会,每月教研室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它不完全局限于校内的力量,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会形成同水平重复、迈不开实质性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假期培训时间,聘请专家来我校讲座或播放专家讲座录像。

(四)发挥教指委成员的作用,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

教指委成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指导工作以点带面,从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抓起,深入学科组的活动,集体备课,与教师一起分析、探讨、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五)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教师撰写的案例,展开论坛,形成资源共享。每学期每人须写1—2篇教学案例分析。

2.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的自学研讨活动。每学期每人开展一次研讨交流活动。

3.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每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两次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备课组进行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采集前沿性信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4.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鼓励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

(六)加强备课管理,改革教学设计方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1.备课

备课要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要根据我校实际的情况、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和教师本人的特点,在学科组共同研究的前提下进行备课。不搞形式主义,不要为了应付检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抄录”、“摘编”上。教案应该是教师经过高度浓缩的一篇非常实用的“课堂活动计划”。

2.教案设计基本步骤:

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

2)学生分析:分析学生现状,指出有利和不利因素。

3)设计理念:根据具体情况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4)教学目标:知识、实践、能力、情感

5)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社会自然资源等。

6)教学流程:导入——点拨——实践——评价

7)研究性、体验性作业

8)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要共同探究、合作完成,每学期末开展一次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

(六)实施课题牵动,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每个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学疑点、教学难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定教研课题,写出实施方案。教研室组织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跟踪调查。

(七)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1.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学年开发1门校本课程,并写出实施方案,由教研室负责审批,予以实施。

2.传统的兴趣活动和活动课也可提升为正规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每位教师每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设1—2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写出教学设计,期末进行交流评比。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完成各项计划,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地方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注意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三、课程开发

1、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针对校本”,就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校本课程。“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凸显个性”,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强化课程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动态发展”,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被淘汰。

2、教师提出课程开发构想与意向,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学期第三周向教导处递交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内容简介、课程进度计划、课程评价方案、选报(人数)要求等。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室在第四周将拟开设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拟开设的校本课程原则上由申请该课程的教师本人承担,特殊情况也可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3、教师在接到校本课程开设任务通知后,应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待学生选课结束后,由教务室正式下发开课通知。原则上每门课程应有1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课,特殊情况则由教导处与开课教师商定。

五、教师管理

1、接到教务室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地点)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当修改。

3、教师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交到教务室归档。

4、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应自编讲义(或课件)。

5、教师开设学校课程情况应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并作为教学工作内容之一。

六、学生管理

1、学生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学校课程,根据教导处公布的学校课程拟开设目录认真选择。如学生所选课程因选课人数等因素未能开课,应在接到教导处通知后重新选择。

2、学生在收到校本课程上课通知后,应服从学校安排到指定教室(地点)上课。

3、学生应认真参加校本课程的学习,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席1次或因故缺席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并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4、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建设,有权向任课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要求。

5、学生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并参加该课程的考核合格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成绩按优、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七、教务管理

1、教务室应会同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导处的安排提前做好校本课程开设目录。一般在第四周确定开课课程,第五周确定选课名单,第六周正式上课。

2、做好选课指导。对首次选报未成功的学生应通知学生重新选报,并将选课情况下发到班级,及时向学生公布。

3、教务室认真排出校本课程开课课表,确定上课教室(地点),在可能情况下满足教师对教室或设备的要求,编制学生名单和考勤登记册,交到上课教师手中。

4、做好日常教学检查,负责处理调课、代课,师生请假等事宜,并收集校本课程的问卷调查情况。

5、做好校本课程资料收集、归档等工作。

八、课程评价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学校将评选出优秀校本课程,以备推荐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交流与推广。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篇6

1、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主动积极,资料积累充足,教学效果提高明显的科任教师,予以表扬,并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承担课题的骨干人员,就本组课题研究方面,每学期有一定质量的总结或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每学期奖励40元。每学年按时结题,并有较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市级课题结题奖励200元,县级结题奖励100元,课题组负责人市级奖励200元,县级奖励100元。同时结合其教学成绩可推荐这镇级骨干教师,和县级教学能手或县级骨干教师的优秀人选。

3、教研组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成绩突出,成果明显,按照教研组考核实施办法,可评为优秀教研组,教研组长评为优秀教研组长,按考核实施办法予以奖励,并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4、凡今后在评优树模等方面,课题研究没有成果或没有论文将降低一个档次入选。

5、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参与不积极,笔记资料等不齐全,达不到教研常规要求的,不评选,不评先进,并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本制度自20xx年2月起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及时向教导处和校长反映。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篇7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负总责,科导处、教科室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优质课比赛等教学观摩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以及课题研究尤其是小课题研究等,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导处与教科室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要有研究课题或子课题,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务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

1、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学校核心课题,以核心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组织学科组组长,定期学习理论,举办科研沙龙,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学校教务处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好好的校本论坛、课改沙龙等教研活动。

③组织好骨干教师评审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④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好师徒结对,切实开展帮扶工作。

⑤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⑥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

⑦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长由教科室和教导处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研室和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3、教研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全组每月组织两次教师开展相关主题的研讨会,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⑤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月至少向校园网教研组栏目上传1篇教学研究信息。

⑥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四)课题组管理

1、课题组是教师根据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组织的业务组织单位。课题立项后,学校承认课题组成立,一般设课题组长1人,成员3人以上。

2、课题组成立后,隶属学校教科室,按照课题计划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课题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②组织集体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③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及时向校教科室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成员召开3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

⑤定期向学校教科室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⑥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五)教师队伍管理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或者上移植课。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③每两周至少参加一次全校性或教研组、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并认真完成相关任务。

④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教学案例或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或经验总结。

⑤每学期教师听课10节以上。

⑥每学期力争提供一节展示课、研讨课等。

五、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专业人员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员、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篇8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2、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3、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审定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4、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审定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5、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1、每学期第一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导处。

2、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课后作业的检查。

(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1、教导处负责学校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2、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教师应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4、教师在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中要遵照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实施教学。

5、分年级段成立校本课程开发教研小组,确定组长,由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

1、校本课程课堂评价参照《周集小学校本课课堂评价表》实施。

2、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的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学生评价表)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3、校本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校本课的教师活动设计方案,校本课等进行综合评价,与月教学常规工作评比挂钩。

4、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不断修定完善评价方案。

5、学校对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价,每学期期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优秀工作者评比”。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篇9

一、组织机构

1、网络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网络教研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网络教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各项制度

1、网络教研制度

2、网络教研领导小组职责

3、网络技术指导小组职责

4、教研组长网络教研要求

5、教师网络教研要求

6、网络安全维护制度

7、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制度

(一)网络教研制度

网络教研制度的建立是网络教研的保障和促进力,规范网络教研行为可以促使教师更积极地参与教研,真正拓展教研的时间和空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重视建立网络教研平台,完善学校网站,设立相关栏目为教师网上教研创造条件,并及时组织进行有关培训。

2、成立组织机构,负责组织与指导本校网络教研活动,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技术培训,提高网络教研技术水平。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提供支持。

4、学校每月统计一次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情况,并公布教师投稿的数量,期末进行评价表彰。

(二)、网络教研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实验小学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建立《实验小学网络教研制度》。

2、组织全校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和业务进修。

3、制定学校网络教研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4、出台相关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定期评比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和任课教师。

5、加强网络教研工作的指导及问题研究,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学科组交流研讨活动。

6、总结学校网络教研阶段性成果和经验。

7、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强教育技术投入和硬件建设。

(三)网络技术指导小组职责

1、完善学校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网络教研硬件环境。

2、负责网络教研技术培训和各学科教研组长的技术指导。

3、创建网络教研平台,提供教育技术支持。

4、联系市教研室网络技术员,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

5、及时协调班班通使用教师与硬件维护人员的业务联系,保证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管理。

(四)教研组长网络教研要求

1、定期举行专题在线研讨活动。每周至少组织一次专题在线研讨活动,研讨课题和时间至少提前两周发布在本组教研博客上,及时汇总研讨成果,形成研讨报告每月组织一次,在学校论坛上交流。

2、每学期围绕本学科教研撰写论文1篇,组内推荐优秀随笔、反思3-5篇在学校网站(教师原创)发布。

3、每学期至少在网上交流一节听课实录及点评。

4、每学期至少有1-2个与教学同步的单元教学案例和评析意见在网上交流。

5、每学期公布本教研组网络教研计划,发布网络教研总结。

6、每学期要在网上发布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7、对学校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回复。

8、积极倡导教学问题的互动研讨,不断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9、对本组教师网络教研情况进行评价管理。

10、教研组长要每日浏览学校网站和教研组及本组教师博客,组织并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好网络教研活动,并配合学校完善学校网站建设。

(五)教师网络教研要求

1、积极参加学科在线研讨活动。结合主题活动,在上面发表相关评论。

2、教学设计:每人须在开学第一个月内完成本学期自己所分内容的上传任务。

3、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完成5篇的上传任务,于当月25日前完成。

4、教学随笔:每学期至少完成5篇的上传任务,于当月25日前完成。

5、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完成1篇的上传任务,于6月25日或12月25日前完成。

6、工作总结:每学期至少完成1篇的上传任务,字数不得少于XX字,于6月25日或12月25日前完成。

7、教师在上传文章到自己个人博客时,要同时发到本组教研博客上,以便管理。

(组长必须按上述工作量定期完成检查工作,教导处、教研室不定期对上述工作进行抽查,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

(六)网络安全维护制度

1、网络技术指导小组经常召开网络安全会议,通报网络安全状况,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技术指导小组应不定期举行网络安全培训班,学习网络法律、法规,提高全体教职工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3、学校教师、学生应积极配合网络技术指导小组的工作,自觉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4、学校教师应当经常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守法观念。

5、任何人对各室经过的网线都不得随意破坏或挪用。

6、用户机使用者应严格遵守《计算机管理制度》,一旦所用pc机被病毒感染,出现网络故障,应立即与网络技术管理员联系,及时进行故障处理。

7、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应定期对其进行病毒检查及升级,不使用不明来源的软盘、光盘;网管人员每月应随机抽查上网机器,若发现问题应令其整改。

8、不得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破坏网络设施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在网络上发布不真实的信息、散布计算机病毒,使用网络进入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不以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等。

9、任何人不得在办公室聊天、玩游戏以及做其他与工作学习无关的事情。

(七)、教室多媒体使用制度

1、使用教师要保证正确操作设备。

2、使用过程中遇到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通知学校电脑管理人员(毛鹏霞、车翠萍);电脑管理人员要及时分析设备故障,做好管理记录并与设备维修保障人员高永杰及时联系;设备维护人员要及时维修,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服务教学,并做好维修记录。

3、各班主任负责班级多媒体设备的卫生工作,要定期正确清理多媒体柜内卫生,严禁将多媒体柜当成办公桌、讲桌和杂物柜使用,如有发现,多媒体使用方面纳入班主任工作考评。

4、班主任要教育学生爱惜和维护多媒体设备,保证不出现人为损坏,如有人为损坏,要追查到人,照价赔偿。

5、班主任负责遥控器平时管理,学期始末做好上交和领取工作。

6、多媒体设备属电器产品,班主任要进行必要的学生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摸插座、插头,不接触电器。

7、多媒体教学设备原则上属于教学用品,供教师使用,学生不能使用,如学生要用,教师需全程陪同指导。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篇10

1、建立专家引领的合作机制,定期邀请省市县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为校本教研导向并提供可靠的专业与智力支持。

2、建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策划、部署,对各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具体督促、导向,对教师教研工作进行评估与指导。

3、每学年举行一次校本教研听证会,把校本教研的项目、活动方式、预期成果在校内公开。

4、坚持“一期一评估”,由教科室组织实施。

5、制定校本教研评价量化方案,做到评价与学校发展相结合,评价与教育教学效果相结合,评价与教师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提高三者相结合。

6、学校每学年在公用经费中提取15%作为校本教研专项经费,并由学校工会、教代会监督实施。

7、将校本教研的绩效纳入教研组工作考核、教师年度考核、教师评优、选模、晋级、评职考核、骨干教师考考核。

8、在校本教研中取得重大成果的,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