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在隔离点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1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发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今年的这个春节过得不平凡。
近日,我看到了一组医务人员摘下口罩的照片,由于长时间佩戴医用装备,经历了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很多人的脸颊都过敏红肿了;有的为了抢时间救护病人,自己穿上了成人纸尿裤;为避免交叉感染,女护士剪掉美丽的长发,剃成光头;还有的鼻梁被口罩和护目镜磨出了血,着实令人泪目、心疼。但深深的压痕、疲惫的神态,挡不住医者之美;坚毅的目光,依然透射着必胜的光芒;年幼的孩子隔着防护栏探望几天没有回家的护士妈妈;有的还是20岁刚出头的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便学着像前辈一样,“以我所学,尽我全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
多难兴邦。无论应对洪水、地震、SARS疫情,还是遭遇金融危机、贸易摩擦,我们党始终带领全国人民,一往无前,不懈奋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次大风大浪而不倒、濒临绝境而不亡,反而愈发强大,缘何答案就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疫情发生后,北京年近八旬的老党员、小汤山医院设计者黄锡主动请缨赴鄂支援建设;湖南近300名医务人员踏上援鄂征途,许多人在“请战书”里写下同一个理由:“我是共产党员”……应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有一群斗士心怀大爱,慷慨请战,逆行而上,报名去抗疫一线:“我自愿报名参加医疗救助团队”“我执行过抗击非典、援非抗埃任务,经过实战考验,我申请加入防控疫情队伍”“我在感染科工作10年了,能够胜任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放弃和亲人团聚的时光,无惧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冲锋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计报酬,不畏生死,不讲条件,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辉、奋战在抗疫战场上的忙碌身影,汇聚成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中国力量!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战场,是战场就会有牺牲,这是常理。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披挂上阵,冲到最危险的抗击疫情第一线;结婚刚一年的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ICU年轻护士邓甜甜,不顾家人的劝阻,义无反顾地赶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她说:“作为党员,必须冲在前面”;“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95后小护士”慷慨承诺;医生父子隔防护玻璃彼此鼓劲打气,是父子、更是战友……于患者来说,“我不明白你是谁,我却明白你为了谁。”危情时刻,白衣天使成了钢铁战士;“迎着病毒走,勇做逆行者”的背后是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他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乌云遮不住太阳,阴霾终究将散开,唯努力不会被辜负。
医务人员在隔离点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2
“ 讲道德有品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组工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骨干支撑,讲道德有品行毫无疑问是组工干部的必备素质。
正心。毛泽东曾评价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白求恩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组工干部,但这 “五个一”却是评判一名党员是否合格,一名组工干部是否合格的标杆。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职业道德,也是做人的标准,其核心就是“正心”。组工干部是做人的工作,心不正,看人自然会偏,选人自人会错。虽然组织工作有着严密的、严厉的制度,但制度终归是由人来执行的。组工干部心正,执行制度自然就严格,对事对人自然就严谨,自然就会形成好的作风,树立良好的形象,否则就会损害党的形象,影响组工干部的形象。
正行。古罗马有个哲学家说:“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道德是品行的思想基础,品行是道德的直接体现。组工干部长期受党的教育和培养,应该是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表率和代名词。但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组工干部身在其中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种诱惑的考验,金钱、美女、权力,都会对组工干部产生巨大的诱惑。但组工干部在强大的诱惑面前,必须把讲道德有品行作为一把利器,时刻牢记在心,成为一切行为的指南。
正性。性,是本质,也是源头。组工干部的性,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党性,一个是人性。组工干部,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党员,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章,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尽到党员责任,以党章的要求为最高行为准绳,切实兑现入党誓言。人性,是组工干部的底线要求。做官先做人,做事也是先做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组工干部要敢于承诺践诺,“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不失信于人,不出尔反尔,不阳俸阴违,正派做人,公道做事。
正业。组工干部从事的是党的事业,对讲道德有品行就会有更高更严的要求。忠诚担当,就是组工干部讲道德有品行的具体要求。组工干部在实践中,要把担当作为首要职责,认真落实兴党之责,不断增强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对党组织分派的工作无论多么困难,多么险重,敢于迎难而上,勇闯新路,不讲价钱,不打折扣,不推诿扯皮,以夙夜在公的精神和殚精歇虑的豪情,一丝不苟,千方百计地完成任务。担当,是道德也是品行,正确的担当离不开永远的忠诚。正业,就是担当和忠诚的复合体,组工干部必须用实际行动表达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凡事都能从党和国家利益出发,都能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做到于公对得起党、于人对得起良心。
医务人员在隔离点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3
2月22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护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就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提出十方面措施。一要提高疫情防治人员薪酬待遇,二要做好工伤认定和待遇保障,三要实施职称评聘倾斜措施,四要落实一线医务人员生活保障,五要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六要确保轮换休整到位,七要及时做好心理调适疏导,八要切实落实有困难家庭的照顾帮扶,九要创造更加安全的执业环境,十要开展烈士褒扬和先进表彰。(2月23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通知》中十方面措施,涉及物质保障、人文关怀、执业环境等多方面,得到了多数网民的支持,显然,一线医护人员用生命救生命,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国人的认可。相比于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措施,其中几项跟医护人员当前身心健康相关的人文关怀措施,如落实医务人员生活保障、确保轮换休整到位、及时做好心理调适疏导等,显得格外有“温度”。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从疫情拉响警报至今,已持续一个月,一线医护人员,不分昼夜,舍小家顾大家。从他们那张被口罩压出痕迹甚至伤口的脸,从他们那双像是被水泡过的手,从他们缩在椅子上小憩的身影,我们仿佛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疲惫。那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他们的身心健康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不希望再有任何医护人员不幸的消息,我们希望他们能吃好、穿好、睡好,同时保护好自己。从最初的医护人员缺衣少物,到现在的各项物资基本合理配置,从最初的志愿者自发帮助,到现在全国16省有组织的开展对口帮扶,从最初的医护人员上下班打不上车,到现在“采取专车接送解决定点医院一线医务人员通勤”,在这一过程中,或许相关部门做的还不够好,解决问题也不够及时,但值得期待的是,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人文关怀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前些日子,贵州政府给对口帮扶的鄂州医护人员捐赠了一批“温暖包”,里面装的是一些生活物品,小到指甲剪、袜子、保温杯,大到电热毯、保暖衣,就连女士用品也囊括其中,种类丰富,网友用“像极了妈妈为孩子准备的行李箱”来形容,这可谓是为一线医护人员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关心与关怀。别说物资紧不紧缺,就说那么多种物品,从采购到分装,700多箱,也是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和精力的。而就在前两天,鄂州市民为感谢贵州来的医护人员,又自发地为他们送上了鄂州特产,请他们品尝“鄂州味道”。这种您不远千里来帮我,我就用家乡最好的东西招待您的情分,提醒着医护人员,他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我们”在一起,这恰恰是能给一线医护人员带来温暖与力量的源泉。
除了一线医护人员,还有很多同样奋战在农村、社区、重要交通路口等一线的人员。如今,我看见身边的他们配备了个人必要的防护衣物、工作所需物品,相关部门也给每个村执勤岗配备了可以遮风挡雨、吃顿热乎饭的临时帐篷,还有村里热心肠的村民每天送到执勤岗的热水、志愿者免费给执勤岗送去的可口饭菜。有了政府的关怀,群众的关心,我们相信,未来可期。
医务人员在隔离点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4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对卫生条件、防控基础相对薄弱而人员流动频繁的广大农村而言,让群众戴上口罩是第一步。
出门佩戴口罩,是一个人科学素质的体现。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尚未被完全认识,对于它的来源、传播方式、危害程度、防治措施等有待进一步探索。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它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最简单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物理隔离,一是减少人员聚集,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去,二是出门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传播机会,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三是加强个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由于疫情的消失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人总要有一些外出活动,绝对的隔离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佩戴口罩就成为一种简捷有效,人人都能做得到的防控手段。
出门戴口罩,是一个人社会公德的体现。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遵守社会秩序,尊重公共利益,关爱他人利益,是基本的道德品质所在,是社会公德的体现。尤其是在诸如疫情暴发的突发性事件的非常时期,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身卫生,不光关系着自身的安全健康,而且对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正在肆虐,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和传播者,而佩戴口罩又是公认的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也是各级组织和社会公众普遍的吁请,这种情况下,戴不戴口罩,就不是一个人的卫生习惯问题了,而是一个人社会责任心的表现。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要求佩戴口罩,就能够限度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社会成员被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疫情阻击战就能尽早获得胜利。因此,戴不戴口罩绝不是不关别人的小事、私事,实则是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要事。一只小小的口罩,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决定着当前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反映着社会公德的整体水平,反映着社会公德建设的状况,决不可等闲视之。
出门佩戴口罩,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家国情怀。20__年,是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无疑给我们制造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个困难,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不辞辛劳,为科学施治提供科学依据。不少医务工作者牺牲春节休假,纷纷请战。这些动人的事迹,是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爱国情怀的体现。作为普通公民,不可能人人都像他们那样,奔赴灾区,听从专家的建议,出门佩戴口罩,做好自己防卫。这既是自己保护的需要,也是爱国情怀的体现。
医务人员在隔离点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5
我有幸担当街道隔离点第一批入驻医疗小组内围组组长,面对每天高强度不定时工作,团队成员每刻都不敢放松,必须做到认真核对,精准采样,准时记录,严格消杀。并组织服务组成员,熟悉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解读疫情新要求,练习消杀,练习穿脱防护服等。防护服是我们的铠甲,消毒喷壶是我们的枪。即使工作至凌晨3点,回到宿舍后我也会记录下今天都完成哪些工作,遇到什么新情况,如何解决,团队成员意见建议有哪些,总结经验后再列出明天单采、双采、环境、送解除隔离、终末消毒等工作内容。
隔离点隔开的是我们距离,隔不开的是我们的关心和亲情,“医生我孩子体温37.1......”“医生我头疼,睡不着......”“医生我没事,能不能不采核酸......”“医生我家里有事需要出去......”,每当面对隔离人员有焦虑情绪时,我们都会用专业的知识做好解释、安抚工作,陪伴被隔离人员渡过医学观察期,共同战胜疫情!
隔离点温馨与辛苦常伴,有一天姐妹们奋斗至凌晨三点,第二天一早大家精神抖擞继续开工,忙过一上午,收到了中心领导送来的小惊喜,原来是刘艳华同学要过生日啦,领导们送来了生日蛋糕,大家顿时一扫身体的疲惫,心里暖暖的,幸福感爆棚!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回顾隔离点工作,我总结出一句话是“一责任,二担当,三严谨,四热情,五团队合作,六信念,相信国家,一起努力,战胜疫情。”在街道和中心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医疗组、后勤保障、安保等各小组的辛苦付出和密切配合下,我们圆满完成了第一批次入驻任务。
医务人员在隔离点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6
20xx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在长安“追赶超越”的赛道上,做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区医院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发展能力,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永不掉队。
一是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强化赶超意识。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区政府的大政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市委“追赶超越”精神,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和主题主线,不断强化科学发展意识,坚定追赶超越的信心。
二是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强化责任意识。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把握公立医院改革机遇,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店小二”的作风服务于患者,优化就医流程方便患者,不断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医院快速发展。
三是抓好人才培养,强化进取意识。为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开展形式多样的“比学赶超”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做好人才的梯队建设,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形成恪尽职守、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是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强化落实意识。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求真务实,时刻以人民的健康为重,杜绝“生冷硬、庸惰散”现象,争做人民健康的五星级服务员。
医务人员在隔离点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7
这是个异常的春节,没有上门拜年,没有亲戚团聚,没有朋友见面。这是个异常的春节,有医护人员的一线奋战,有人民军队的有力守护,有建设团队的昼夜施工。这个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而不一样。这次疫情,也定会因为众志成城的抗击而不一样!
抗击疫情,离不开“万众一心”。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云聚会、电子拜年、拒绝野味、食物煮熟;关注疫情,自觉隔离,提高警惕,不信谣,不传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定能战胜疫情,迎接春天!
抗击疫情,离不开“同力协契”。国家的有力部署,政府的高度重视,媒体的大力宣传,电商的大力支持,名人的倾囊相助,国人的爱心支援,都让中国成为抗击疫情的“共同体”。听从指挥,步调一致,共克时艰!
抗击疫情,离不开“最美的逆行者”。疫情面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愿提交申请,写下“若有战,召必回”;他们穿上防护设备,为病人供给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不畏病毒,为抗击疫情供给专业的指导。他们是医护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者!
所谓白衣天使,是我们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我们无私奉献的前辈,他们不顾危险,和死神斗争。我们是天医人,是医学生,愿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有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勇气与毅力。医护人员们,加油!你们的背后,有十四亿中国人!
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爱。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待到战胜疫情的时候,我们一起去武汉游东湖,看樱花!
医务人员在隔离点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8
4月9日,记者从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疫情管控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3月31日以来,黑龙江已先后派驻71名省级管理、疾控、临床专家抵达绥芬河和牡丹江直接参与救治工作,牡丹江市派驻151名医务人员支援绥芬河市救治工作。另外,在除牡丹江外的其它地市和省直属医疗机构,已经储备了1000人的医疗支援力量,以呼吸、重症和感染专业为主,按医生护士40人、60人的结构比例,以100人为一个团队,内部按25人划分成四个单元,根据临床需要分梯次整建制随时投入救治工作。
据介绍,目前绥芬河累计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3例,经绥芬河累计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37例。其中,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收治确诊病例68例,无症状感染者103例;牡丹江市康安医院收治轻型、普通型确诊病例49例,无症状感染者34例;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重型2例、危重型4例。6例重症病例,主要是由于绥芬河口岸输入病例,多数在俄罗斯已经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长途几经周折返回。其中目前最危重的1例,在发病12天后才入境接受治疗,同时还合并了严重的基础性疾病。
绥芬河市疫情防控工作组医疗救治组组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表示,我们按照“四集中”原则,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严格落实分类诊治要求,经绥芬河口岸输入所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收治入院,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绥芬河方舱医院在省级和牡丹江市级专家指导下,由牡丹江市和绥芬河市政府负责改造,自4月6日启动以来,仅用3天就完成了消防监控、弱电、上下水和化粪池消杀净化改造等工程,待全部设备到位后,方舱医院即可启动患者收治工作。下一步,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即将投入使用的方舱医院原则上只收治无症状感染者,牡丹江市康安医院只收治轻型、普通型患者,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作为省级区域重症救治中心只负责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哈医大一院派驻专家、物资、设备,全力支援重症救治,由于凯江担任组长每日对重症病例进行会诊。
“我们必须举全省之力,统筹省、市、县三级医疗资源,共同应对境外输入疫情救治工作。”于凯江表示。
医务人员在隔离点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9
本人欧在此次疫情工作期间总结从以下两方面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积极拥护医院的各项方针和,遵守医德规范,操作规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严格按一名优秀合格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病人的满意度为标准,牢固树立团队精神,在疫情期间严格服从医院工作安排。
二、工作学习方面
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遵守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加班加点,树立高度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团结同志,能克服各种困难,凡事以工作为重。自疫情发生以后我主动与家人孩子隔离,工作期间我坚决服从上级安排,负责认真做好在一线临床隔离病房工作,对待病人耐心负责,考虑到此次疾病的特殊性,我积极帮助病人做好心理辅导,主动关心病区病友的日常生活需要。同时我对待同事热情和善,积极主动关心帮助同事。同时我还利用自己空余时间承担起医院各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培训,为的是保证每一个战友都健康安好。在抗疫期间我严格按照党员要求自我,舍小家为大家。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不忘初心,无惧生死,履职尽责。
医务人员在隔离点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一个18线小县城,为了不让疫情扩散开,为了不让毗邻的其他省份遭殃,正在做着和一线城市一样的努力。
山城绥芬河,是百年口岸,是连接超过4个国家的关节点,目前正在负重前行!据央视新闻报道,黑龙江省牡丹江绥芬河1479人被集中隔离,代市长王永平预测其中15%-20%或转确诊。
截至4月12日,黑龙江绥芬河口岸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243例,现有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02例,现有境外输入疑似8例,此外,绥芬河境外输入病例还在继续增加。
为何绥芬河成为继武汉疫情之后,再度成为疫情又一爆发中心?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由于近期俄罗斯飞往中国的航班大幅减少,通过陆路经绥芬河口岸入境人数激增。
这意味着全国从俄罗斯回国的多数华裔均从此处回国,绥芬河以一县级市之力,给全国挡住了大量的境外输入,在绥芬河的众人正做着和武汉一样的牺牲!
目前,为应对快速增加的输入确诊病例,4月8日,绥芬河市所有小区起实行封闭管理,严守小区大门、楼道单元门和居民家门。除此之外,4月7日,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公路口岸旅检通道关闭。在中国各省市经济复苏之时,绥芬河作为一个陆路交通重要口岸,他们倾全力"封城",部分对俄经贸合作暂停。
中国疾控中心驰援绥芬河
如此严重疫情,致使绥芬河三日赶工建设方舱医院,将一座13层的办公楼即刻改造,预计可提供600余张床位。与此同时,进驻绥芬河市方舱医院援助的医疗队员预计共有400人左右,其中包括一些刚从武汉一线战役回家的英雄。
4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派出15名专家组成的实验室检测队迅速抵达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并在当地展开搭建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的工作。
眼下,50多种近万箱设备抵达绥芬河,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在搭建。据介绍,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是负压的帐篷P3检验室,目前在国际上是一种新型的实验室,拥有独立排风系统,达到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防护要求。实验室建成后,将会大大提高绥芬河市新冠病毒检测能力。
俄罗斯输入性病例暴增
绥芬河境外输入性病例多数来自俄罗斯,而来自俄罗斯的输入性病例多数是华商。截至4月13日中午,来自俄罗斯的新冠肺炎输入性确诊病例,总共至少409例,其中落地绥芬河市243例。
4月11日,俄航SU208航班搭乘204人抵达上海,其中30%的人都确诊了新冠肺炎。乘客李航说"俄罗斯的疫情没这么简单"。而这也是众多从俄罗斯回国华裔的想法。
截至4月12日上午,俄罗斯累计确诊15770例,单日新增2186例。越来越多的华裔因对俄罗斯疫情以及其抗疫措施心存疑惑,选择回国,导致来自俄罗斯的输入性病例突然暴增。
正因来自俄罗斯的输入性病例,让中国的疫情又出现了一波"小高峰",也给相关省份带来了新的压力。与俄罗斯接壤的两座小城——7万人口的黑龙江绥芬河、30万人口的内蒙古满洲里,都成为了防疫前线。
在俄华人达数十万人
此前,网传在俄华人有150万那么多,据黑龙江学者笪志刚估计,这个数字可能达到十余万人。他们中有一些人担心俄罗斯的防控体系薄弱,医疗体系可能不堪重负,加上他们都知道国内防控做得好,医疗有保障,因此回国的意愿增强。
然而,绥芬河陆路回国者中同样发生了超高的感染比例,这向在俄中国人敲响了旅途巨大风险的警钟。由于从入境确诊人数众多,每一架飞往中国的飞机都对健康旅客构成很大的风险,不到万不得已,在俄中国人应当选择减少旅途,应当是最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