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稿 (篇1)
本学期我们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 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品生课和三、四年级品社课的教学任务。低年级的教学注重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而中年级的教学则注重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两个年级虽然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教育的凸显性,都是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着这种理念,此学期在教学上总结如下。
一、撰写计划,完善教学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我细心地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
二、以人为本,营造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俭以养德,创设情境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教学中我补充了低碳与我们的生活的相关知识,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因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四、拓展训练,指导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声”、“观其形”、“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如: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丰富,教学媒体的设计还有待提高,个别学生的耐心辅导还欠缺等等。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做好课后的反思。
综观一、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全貌,都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交往,体验快乐,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并能有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和处事方法,可以说这两套新教材它很合适宜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对老教材已经过时的无奈和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欲望都得到了释怀,并有了一种欣欣然的畅快!
本学期我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紧紧抓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引导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抓好养成教育。二是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研品位。
一、认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教材实质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领悟教学目标和纲要,一丝不苟地做着教学准备,并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课程资源,这一环节我从没马虎和懈怠过。我认真《品德与社会》教材培训材料,进一步用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具体的课案带来了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更能把握住教材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并认真实施。
二、利用集体备课,体现课程理念。
自参加课程改革以来,接触了大量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理论如没变成教学实践,再先进也是没用的。
为了把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本学期我把握教材的性质,寻找更符合学生的切入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对教材精心策划、反复推敲,将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与相关老师交流。课后,结合教学反思,和其它教师的意见,在教学后记中进行评点,分析。
三、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一学期以来,我们大力加强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从小、从近、从实、从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结合校园文化重建,把新《守则》、《规范》上墙,并设置一些富有教育内涵、学生易于接受的固定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稿 (篇2)
一、说破教学目标:
(一)认识秋天收获的一些果实、种子和蔬菜,了解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大自然的养育之情。同时,在参与观察、分类、制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验自制作品的成就感,感受欣赏他人与被他人欣赏的愉悦。
(二)通过观察秋天收获的果实和种子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
(三)知道几种常见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初步学会给果实和种子分类的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种子标本,进一步认识秋天的显著特征。
二、说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三、说教学难点:
果实和种子不同的分类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都有哪些果实在秋天成熟?
(二)想一想:秋天,有哪些新上市的蔬菜和粮食?
(三)看图片: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实物?你认为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
(四)教师将果实按小组分给学生,说一说都有哪些果实。
(五)分别说一说自己组内的果实是什么样的。
(六)小组合作:将小组内的果实进行分类,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类的。
(七)在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比一比哪个小组分类方法多。
(八)同样方法,认识植物的种子,并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九)教师讲解如何保存种子,学着制作简单的种子标本。
(十)果实和种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举例说说他们为人类提供了哪些食品和用品。
(十一)用树叶、果实、种子做做装饰品,相互欣赏。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稿 (篇3)
说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初步熟悉校园环境和各种设施,知道他们各自在校园中的方位。
2、通过活动,了解学校的规则和纪律,并能够自觉遵守。
3、懂得尊重学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
4、懂得学校各种设施的用处。
说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克服对新环境的陌生感,逐步适应新环境下的新生活。
2、懂得利用学校各中设施的用处。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学校的各个地方了吗?你们适应学校的生活了吗?
学:不知道,我还没有适应。
师:不要担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校园”。通过照片视频来学习学习。
二、讲授新课
1、讲授阶段
地点一:教学楼
师:我们在讲新课之前要让大家看一段视频,看看你们认识不认识这些地方。我们首先来到了教学楼,你们看看我们的教学楼高不高呀?
生:高。
师:那么我们学里边有些什么呢?
生:有教室,有办公室,有楼梯……
师:那么我们教室里边有些什么呢?谁能说说看。
生:有黑板,课桌,讲台,标语……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标语是什么意思吗?(标语:进即静,坐即安)那么我告诉大家,这个意思是进到教室要安静,坐在位置上要安稳。因为教室是个学习的地方,不能大声的喧哗和打闹。
师:那么我们如果在楼梯或者是在楼道里应该怎么做呢?
生:上楼梯要靠右走,下楼时要靠左走。在楼道里我们也不能追跑。
地点二:图书馆
你们知道这个地方吗?谁去过这个地方呢?谁能说说看?
师:这个地方就是图书馆,我们的图书馆也是这样的,它里边有许多的书,你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书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安静,并且要爱护书籍不能破坏。同学们可以业余的时间来图书馆转转,找找自己喜欢的书读一读好不好?
地点三:医务室
我们下个地方要去的是医务室?同学们应该知道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的了吧?是治病的地方。那么我们平时有个感冒了,咳嗽了或者哪里受伤了,可以来到这里,让医生给你看看病。
它就是在我们的身边,他就是我们的校园风景。我们校园的绿化面积挺大的,不仅有各种各样的花,还有许许多多笔直的树。我们还有小桥流水,阳光大道。你们也可以邀请你们的爸爸妈妈来参观参观。尤其是我们校园的夏天,风景美极了。
2、讨论阶段
我们已经参观完了整个学校,你们满意不满意自己的学校呢?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学校呢?同学们讨论讨论。
三、总结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校园是我家,人人要爱它。校园环境要靠你我他。
第一要遵守规章制度,课堂纪律;
第二要遵守学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
第三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求助,学会求助;
最后,老师祝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现代化的校园里茁壮成长。
四、活动延伸
1、班级办墙报,主题为“我心中的学校”。
2、回家,向家长介绍学校,也可在休息时间时以导游的身份带家长来参观学校。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稿 (篇4)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这一学期,按照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完成了本册书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比较强,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形式的教学,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有所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第四课《平安回家》。根据主题目标的要求,主要根据一组认交通标志的图片进行拓展,使孩子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并简单地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1、本课我注重学生学习方面能力的培养,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空间,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其中。
2、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课浓厚的兴趣,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游戏活动、喜欢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发现、提升记忆,旨在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的。
3、结合学校小班化的合作学习课题,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知行统一”的原则,结合学校周边街道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常识。
2、通过开展知识小竞赛活动,使学生加深对交通标志、交通常识的进一步了解,树立自觉遵守交通的意识,注意平安回家。
3、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并且在与学生之间不断地发生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中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大量采用游戏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以下是我在本课中采用的教法。
1、课堂教学活动化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竞赛、模拟学习等教学活动。
2、情境教学法
在新课程中教师必须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正因如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以下几种学法的指导。
1、表演展示学习法
2、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强调寓教于乐。因而我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参与模拟游戏、表演竞赛活动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
3、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给全体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同时我也是结合我校小班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
4、竞赛讨论法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以竞赛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三、说教学程序
基于整体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四个板块,层层推进、深化教学目标。
板块一:“十字路口”怎样走
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听到过的、亲身经历过的,哪一种做法能让孩子印象更深,让孩子有真切的感受?我们的选择不言而喻,孩子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或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通过实验来感悟生活。教学伊始,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十字路口”情境:教室里的桌椅分成四个小组,形成一个十字路口(画面:十字路口照片)。然后让学生带上我制作好的头饰:小汽车、自行车等来进行模拟走一走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请下面的同学来评价他们走的好不好,学生的回答是:“不好,车和行人都撞到了一起”。是呀,这只是在教室里的模拟游戏,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想一想这多么危险啊!如果我们在“十字路口”设置红绿灯这样的交通标志会怎么样呢?我们在来试一试。两次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孩子深刻地认识到交通标志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在亲身的体验中,学生产生了想要更多地了解交通标志的愿望。
板块二:认认交通标志
《品德与生活》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显示生活中的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交通方面的认识最直接、最能接受的就是交通标志。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事先粘贴在黑板上,然后按着学生所在的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小组间立体交叉的互动形式回答我出示的交通标志。在课前我布置学生观察路上的交通标志,在课堂上对学生课前的信息搜集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运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获得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
板块三:交通知识擂台赛。
在现代社会里,竞争是无处不在的,而且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竞争也会日益激烈,而竞争正与小学生的“好强”特点相符合。因此,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我创设情境说:“同学们表现的这样棒,认识了这么多的交通标志,那老师要组织一个交通知识擂台赛,你们敢于接受挑战吗?(敢)这时,课件出示色彩鲜艳的画面,(画面:选题画面)请各小组商量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图案,每个图案后面都是一道挑战题呦。
1、连一连。(画面:连线题)小组合作来完成图标与意义的连线,及时对交通标志进行识别,使知识得到了巩固。
2、贴一贴。这道题的设计展现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校园周边街道利用简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画面:简图照片)。学生一看都大声地喊出,这是我们学校、洁净街,我家就住在这,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街道。我顺势说:“孩子们,那就请你们将我们刚刚学的交通标志粘贴到合适的位置上吧”!这一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旨在真真切切地让孩子在现实中关注生活,我们的教育既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因为只有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3、设计交通安全提示语。(画面:设计标语)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来设计安全提示语,提示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注意交通安全,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而且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可以保护他人,使学生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学小交警。(画面:学交警)教学中师生共同展示学习交警叔叔三个简单的指挥手势。在这里我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在选择动作和展示时,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知道交警最常用的三个手势的意思,降低表演难度。小组同学展示时,号召全体学生都来表演学习,让学生在表演学习中获得交通知识,使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板块的设计既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拓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学的高潮,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品德的升华。
板块四:学儿歌
经过竞赛后,我宣布同学们挑战成功,为了奖励你们老师送给你们一首儿歌,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加入,不仅有效地活跃了活动气氛,而且再一次为学生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利用课件播放音乐《祝你平安》(画面:音乐)并进行全课总结,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将知识告诉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人人都会看标志,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人人都平安。以上是我对《平安回家》一课的说课,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