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运用知识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二)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小组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教学内容:比大小 P17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指名读一读前面学的5个数字,说说我们教室里能用数字表示的事物。
2、动一动:听老师说数字,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个图形,并在草稿本上写出你用几根棒摆的?
3、写一写: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师:老师把猴子和水果很有顺序的排列起来,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出他们的数量(多媒体演示)
师:猴和桃比?谁多谁少?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猴和桃一样多请多名学生说)
2.师:猴和桃一样多,也就是3和3相等,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3=3(板书)
请学生读一读3=3 “=”书空
3.教学“3>2”“3<4”过程同上
师:除了猴与桃,猴和香蕉,猴和梨比,还可以比什么? 梨和香蕉比:
请学生用谁比谁多或少这句话说一说,如果用符号表示呢? 出示4>2,学生认读。
4.梨和桃比:过程同上
5.P17的图:有5只兔子和4个胡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胡萝卜,够不够?
三、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先用谁比谁多(少)说一句话,然后用几比几大(小)说一句话。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2.完成21页第5题。同上
3.完成22页第6题:先用几比几大说一说,然后说一说每个符号的意思:如:>前面应该填大的数,后面填小的数。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开放作业:用学具<,>,=,以及数字进行比大小。
师: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四、完成课时特训。
板书设计:
3=3 3>2 3<4
4>2 2<3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3.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4.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建立数感,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PPT、或主题图。1-5的数字、<、>、=等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小猴吃水果图
师: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数一数,小猴和水果都有多少。
2.汇报交流。
生:4个梨,3只猴子,3个桃子, 2个香蕉。
3.动手操作 。
(1) 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图上有的东西,怎样摆就能看出那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呢?
(2) 如果每只猴子都要吃1个桃、1个梨、1个香蕉,够不够?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来?请同桌小朋友一起摆一摆,说一说。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 )和( )同样多;
( )比( )多;
( )比( )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 “=”
师:小朋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啊?为什么?
师:猴有3只,桃有3个,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
课件 出示 3 = 3 读作:3等于3
等号
师:一起和老师写一遍,3=3,读作3等于3。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再练习几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互相说几遍,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掌握了他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活动:同桌读写后再抽问几个学生,保证人人都会。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师:小猴吃完了桃子,还没有吃饱,那他们接下来吃什么水果好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进行比较啊?
师:一个对一个,咦,发现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
①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
②引出大于号。
师:4比3多,在4 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 “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4>3怎么读?(4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大数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号”。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再次体验: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1)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三个好朋友。(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
(3)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4)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 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 谁?谁最小?请随意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每个学生用 “﹤”“﹥”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