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书笔记 篇一
这是一部散文集,最初吸引我的是那一个个作家的名字,林清玄、余光中、白先勇……看到这些熟悉的名字,这本书的质量水平就已经有了保障,其次吸引我的是孤独是礼物这个标题,因为这是一种大彻大悟之后才能拥有的感悟。当你独自一人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人的一生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孤独一人独处的,有些人在这种时候会感到寂寞,有些会感到无助,有些会把自己封闭,总之,好像全部都是一些负面情绪。其实直到有一天我们也长成了成年人,这才知道,独孤是人生中一种自觉的独处,而不是惩罚,不是受伤者或者患病者的隐退,也不是怪癖,而是作为您一个人生活的唯一、真正存在的状态。知道这些以后,就不会那么困难地难以忍受它了,你会感觉自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活在一个辽阔的空间里。 距离自己的青涩岁月有多远?
虽然尚且年轻,但也已经到了不好意思以早晨的太阳自居的年纪了,甚至已经养成对小朋友们叔叔的称呼逆来顺受。人生旅途,能够朝着不同的方向去来,该停留或者是继续前行,全凭自己的盘算。人的一生很短,人的一生也很长,每个人的生活际遇不同,想同的是同样全部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留下的只有记忆。不曾低估自己的记忆容量,总以为每个人都有无限大的内存盒,只要读过的、想到的、写下来的字句,不管是情爱、忧伤、疼痛、怨恨,统统吸纳。从来没想到,这个最大容量的内存竟然有个诨名,叫做遗忘。既然每个人唯一存在的记忆也终将会被遗忘,孤独果然才是生命里开始就带有的本相。 人居住在城市中行走,总是一个人,走过相同的或者不同的道路,踩踏枫叶与烟尸,在人群中很容易就越走越快,每个人都神色匆忙,仿佛必须即刻赶去某种远方的必然,居住在里头,常常会遗忘自己究竟要去那里,到后来才明白,原来很多路只能一个人走,于是最后只剩下眼泪,苦苦的。起风的时候特别适合沉默,细微的,安静的,耐心的学着感受孤独的滋味,不要用对她视而不见,因为一切都无法永存,就如同那天上的流星,在众多的闪耀间却是那么明显的孤独。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书笔记 篇二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这本书精选了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先生的作品。从开始的孤身一人的独处,到解开岁月中那些被掩盖的爱情故事。从那生命中隐含的力量,到我们不得不面对真实的生活。从时间的心灵故事,到做梦的好时光,最后,我们还是要无所畏惧地生活下去。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人应该都是孤独的,所以才有了孤独是作为一个人生活的唯一真正的存在状态。比如林清玄的《眼前的轮回》,他说菩提本无树,你的生活并没有原点,你不必一天一天回到那个局限。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这样一圈一圈的围绕着原点。
这些琐碎的、片段的,关于生活和记忆的序,企图在生存之上找到真实活着的姿态,再进一步分解的时刻,也是重新建构的时刻,对抗遗忘的时点,超越时间的永恒片刻。
在时间的长河里一次次相遇,是一个一个多样的生命的探索,这一个个的探索呈现了一种.种的生命面相,无论它呈现的是黑暗,是光明,总会给我们一种生命经验的捷径。所以有了张毅的《黑暗里,一盏一盏的灯》。它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回想自己一路走来,我觉得最难的是能够自给自足的过日子,我说的当然不是物质生活,官能之欲,是一块米糕,还是黑松露,都容易买单。真正难过的是一种“慎独”,是问你独自一人,无论日子如何变化,是不是仍然一眼怡然自得?是不是仍然充实饱满?是不是面对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声音与愤怒的外在世界,你仍然自有自己的定见?
春风依稀十里柔情,夜月已是一帘幽梦,时间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有时在镜中看不清的自己,在别人脸上却都看见了。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书笔记 篇三
对于人世间的孤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而这本散文集,却也不像是在说孤独,而是那段久远的岁月,那些求学或值得回忆的过往,而这些时光中保留下来的,除了孤独,还有一个时代的印记吧,而深入其中,才会发现书里的宝藏。
时光里的那些地方
而这本书里的作者都是台湾的,写的内容也都是关于台湾的,比如后半部分的厦门路,还有一系列文学社,出版社,以及那些发表过文章的作者的追思。这些题目和地方对于大陆的我们来说,还是有点陌生,这样就更有吸引力,令人心驰神往,想去那个学术与文艺青年崛起的地方。它不仅仅是青田巷,也不只是厦门街,也不只是纪州庵,也不仅仅是以前的新公园。还有很多对于每一个人有意义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也被贴上了作者的情感标签。
这是一本大家的散文集,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是精品,有的诙谐,有的禅意,有的怀念,有的热血,而这一个个主题都是这样的可亲可爱。关于自己的年纪,自己的老态,还有缅怀曾经的故事,都是很动人的风景。
时光里的那些人
比如游荡在夜踯躅里的作者,因为一个一个寂寞的夜晚去寻求同类的慰藉,比如无名的浴伴,比如曾经的擦背女,比如病房里的有故事的大姐,这些有故事的人是不是也会引起大家的猜想,也许每个人在别人的眼中都是特别的,但是,也许她只出现在你生命中一刹那,但却给你留下来难以磨灭的印象,正如书里的这些人一样。
时光里的那些英勇
时光里的那些人生,第一次读白先勇的文,原来他的父亲就是白崇禧将军,可是我也不认识他,那是一段动乱年代的英雄崛起史,一将功成万骨枯,白将军英勇善战,屡战奇功,一路走出了一条胜利之路,这些热烈的,艰难的战事,只用这朴素的语言描述,更让人深思其中的惊险与艰难,因为国民党后期的不信任,父亲大抵还是草草的离开了。
这些时光中的一些人和事,一腔孤勇和热血,一些感悟和体会,关于人生的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而我深感荣幸,能阅读这群有才华有情义有思想的作者的文,同时这些文也督促着我,多阅读,多思考,也许对于自己的人生,你也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吧,而这时光里的孤独,也是我们会怀念的吧。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书笔记 篇四
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
这本书的作者,大多我都很少读过,然而翻开,在这样阴雨绵绵的天气里,别有一番意味,大多内容慢慢的,娓娓道来,不慌不忙,恰好映入心里。
孤独在年轻人的眼里,不那么好意思开口,怎么会有勇气说,我是孤独的这样的句子呢?即使偶尔说出来,也不过是玩笑似得说,我这个可怜的单身狗。
毕业后一两年的时间里,我都在陌生的城市工作,却很享受这样的状态,至少现在想起来是享受的。只不过有时候说起来,还是带着凄惨的味道,一个人在谁也不认识的地方每天下班回家,起床上班如此循环。以上讲的是环境的孤独,你一个人处在没有他人参与的环境中是孤独。还有一种孤独是心灵的孤独,尽管身处繁华闹市,内心却依然不起波澜,平静如水。
两种孤独到了一定地步,都会让人走向绝路。所以孤独到底是不是礼物?我赞成文中,孤独一定可以带给你改变。
第一篇,林清玄的《眼前的轮回》,人生的孤独。从去银行办事的过程中看到两件轮回,都是轮回的生活或者停留在原地的生活。跑三十年的航运新闻的人和银行每天按时打卡的工作人员,让作者想到了很多,参透人生的想法,细细品读,句子优美却又带着悟性,看似繁华却又带着平静,好多句子不就是说的自己和周围的人群,读完这一篇只想静静闭上眼睛,冥想一阵。
第二篇,亮轩的《今昔惊梦》,内心的孤独。整篇文,记录了位于青田街七巷六号的这座房子的角落摆设,随着镜头移动的是每一间房发生过的故事,每一个角落有过的场景,然而如今它不再属于作者家,他只是借用在这里,如今这里已是到固定时间就会有很多人来参观,变得热闹滚滚,而作者每周一次的义务导览这座屋子也成了他生活的一个重心。他的这份孤独依然以静谧为终,安详而平和。
……也就不一一举例,所有的文章都透露出来一种平和,整本书共分为7个部分,按照我的理解,有一种递进的关系,最后一章为那就无所畏惧地生活。对,如果能享受孤独,从孤独中走过来,那就无所畏惧地生活,享受生活。
想起一首诗,配合这本书:
o many things I had thought forgotten
Return to my mind with stranger pain ;
-- Like letters that arrive addressed to someone
Who left the house so many years ago.
(Why Did I Dream of You Last Night?)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书笔记 篇五
我觉得,想读这本书的人,大抵首先就是被书名所吸引,被那“孤独”二字摄了心魂。读书人爱书人写作人偏爱孤独,但又不完全甘于孤独,孤独中也希望听到些声响,可是真要去与人周旋却觉得更加孤独,这样处在两难境地的人群,恐怕也就是通过读书来缓解孤独了。唯有文字是最疗伤的药,最慰藉的暖。再加上这书里所出现的作家的名字们,这本书就更有一读的必要了。
爱读书的人大多也爱写作,在书中我们寻找相似的灵魂,在写作中抒解自己的内心,其实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找到与灵魂握手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台湾作家的文字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感,就像是岛上弥漫着一层薄雾一般,细细地低语似地在文字里徘徊,感觉他们的文字总是那种淡淡的花香般,从不张扬,可是那种情怀默默地就钻进你心底里去了,让你不由地一道沉下去,静下去。
文字里,写时光,写人心,写情怀,写孤独,写文朋诗友,写读书,写同志,写青春,写亲情,散文,终归是一道道默默的光,照亮每一个暗夜里的独行人,让我们看到自己在这个世上并不那么完全孤独。
读林清玄的《眼前的轮回》已经不是一两回了,可是再读,仍然觉得直入心底。流年偷换,生命无常,时间对每个人都公正,催着我们老去,三十年过去,你还在原点,还是已大步向前?这样的文字读来总是让人感觉到心惊。
有一些琐碎的心情,因了文字而有了存在的证据,常常想,我们热恋上文字的人,是多么幸福,它让我们的过去有了那么多重要的痕迹。
散步读书交友情感知音写作,这世间哪一事不关情?而写作的人尤其多情,总是于现世里剥离出一些其他才肯罢休。可是,当我们读到这些文字时,为什么会同样的心动,难道那些文字不是一一切中了自己深处的开心与悲凉吗?
你看这些文字:
我写下了一些琐碎的、片段的、关于生活和记忆的絮语,企图在生存之上,找到真实活着的姿态,在记忆崩解的时刻,也是重新建构的时刻。对搞遗忘的撕裂,超越时间的永恒片刻。
我对迟迟不能放手的愤怒难消,对已经放下的,那段护持的温柔又强大到连自己都吃惊。
软软的、胀胀的,我在喘息中也才惊觉,过去了,都过去了。
对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深情款款,却也安然处之,不耽溺也不恐慌。
佳句许多,总是令人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回味。
而书中后半部分,讲了一些与文学有关的人与事,更是令人感慨,虽然许多人我们并不是很熟悉,毕竟隔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可是却也在文章中体会到文学人物的风范与时代的流动。至少余光中、胡适、罗兰等人我们还是大体知道的,是文学让我们得以走近他们。
生活是生活,读书写作也是生活,在读书写作的人眼中,这个世界既孤独又不完全孤独。我们终生都在品尝孤独,却又感谢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