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数学教育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那么关于习惯差如何整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五年级数学习惯差如何整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关于五年级数学习惯差如何整改
注重“身段”是关键
“身段”就是指课堂。上课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积极思考,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听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比较枯燥,所以数学老师应根据这一实际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教学手段。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困惑是正常现象,教学中,教师要大量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题,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堂听讲中摸索解决,不依赖于他人。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上捕捉有效信息,正确理解知识点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尽量使用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捕捉学生的兴趣,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听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注意听,边听边想,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了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注重数学学习显性目标的达成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中学乃至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计算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见到成效。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特别是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未认真审题,提笔就算,审题不清,往往看错条件,出现错误。除了审题习惯的培养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计算后要进一步验算。验算不仅能保证前面的计算正确无误,查漏补缺,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平时学生在作业中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其实,在平时的计算中也应该自然地养成自我检验的好习惯。 从教学的功能看,作业练习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既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能反映学生的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量适度,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从作业批改和平时的单元测试反馈来看,一般作业工整、细心完成的同学,卷面出现计算错误或者漏题错误的很少。所以,数学老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认真作业和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形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教训。
2提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做好课程的导入工作
小学学生尚出于阶段,贪玩的天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年龄特点十分突出,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真正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因此,良好的课程导入就显得尤其重要。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良好的课前导入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课前导入了解到具体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课堂导学环节教师运用的语言被称为课堂导入语,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贯彻相关教学大纲要求的精心设计安排的语言。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教学安排设计制定相关课堂教学开场白,使得学生注意力在课堂开始的第一时间保持集中,这样可以给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现代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课程导入的质量的提升提供积极的帮助。举个例子来讲,在实际教学的时间,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一段有关的教学,其内容可以是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是有关的动画视频,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知识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加强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培养
其实由于多年来受到传统数学课堂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还相对落后,为了防止学生对教材内容不理解,教师要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兴趣的引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
基础知识的培养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日后的发展状况,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日后发下坚实的基础。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抽出五分钟到十分钟的时间 用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采取的时候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听课要认真,思考要独立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和依赖性,在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教会他们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在一年级看图列式题目中,当大括号底下是问号时,该用什么方法,当大括号底下是数字时又该用什么方法,学生思考得准确、深刻,才能总结出正确的结果。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数学分析能力的形。
(二)观察要仔细,用心去感受
低年级教材里图片的展示越来越多,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对于培养他们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在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时,我问学生怎样准确记忆大于号和小于号。通过做题观察,学生最后总结出其实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张口”总是对大数,“尖尖”对小数。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既帮助学生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了学生掌握科学的。
(三)及时检查,调整思路
小学生多数喜欢做题,却没有检查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比如低年级时,我会强调学生要认真听老师读题,检查是否按题的要求去做了,重点内容是否圈起来了,如果这点做到了,那就检查题目的解答方法是否正确,最后检查是否抄错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