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冬梦学习网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内容页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要想记得更多更好,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的知识才不会忘记。那你知道初二的历史知识点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二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⑴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经过: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大学生。②高潮:上海等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工人阶段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⑶:“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

⑷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a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b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⑸五四爱国运动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⑹“五四”精神内容: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

⑺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

②地点:上海(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③代表:毛爷爷,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代表。

④内容:A、通过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

B、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⑤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段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②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

③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很弱。所以,即便是战胜国,中国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3、1922年中共二大,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八课

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办于美国檀香山。

1、中国同盟会:(1905年)1地点:日本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又有失败的一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第九课新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③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世纪曙光”: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建立了《每周评论》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局限性)。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初二历史知识点(歌谣式)

一鸦片战争

(一)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

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

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二)1840鸦片战,琦善与英搞谈判,

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款,

《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

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

联军大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

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

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二)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占南京,

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三、收复新疆

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

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

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

“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四、甲午中日战争

(一)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

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二)清朝政府太无能,《马关条约》又签定,

“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

让日办厂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

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

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

(二)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

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

东交民巷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0—1842年8月)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背景(原因):

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经济的危机;

③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倾销市场)。

2、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1939年6月3日—25日,林则徐(清朝道光皇帝时)在广州虎门销烟。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启示: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国际禁毒日:6月26日(记:P2虎门销烟图)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时间和经过:

①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②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

③1842年8月,英舰侵入到南京江面,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鸦片战争中的抗英英雄:关天培、陈化成,规模的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5、《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附件。

主要内容:

①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助记法:割香港、赔银元、开口岸、议关税)

6、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②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性质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⒎战败原因: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⒏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原因:英法等为了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过程: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战争开始.第二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958年俄,美,英,法强迫清政府分别签定了《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圆明园。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10月下旬英法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圆明园残迹图)

启示:这是人类文明历的一次浩劫。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3、到19世纪80年代为止,俄国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俄国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其中《瑷珲条约》割占中国北方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影响: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5、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李秀成率太平军分别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在浙江慈溪击毙华尔,后来又多次击败由戈登率领的洋枪队。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1、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9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境出现危机。

2、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第一任巡抚是刘锦棠。

3、认识: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功垂青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4、“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歌颂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开发新疆的功绩。他还是洋务派地方代表。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战争。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日本舰队与北洋舰队在黄海激战,北洋舰队损失惨重,同时也给敌军以重创。

3、邓世昌的主要: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官兵英勇杀敌,壮烈殉国,他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4、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去日本议和,签订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款:白银2亿两;

③开商埠: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影响(危害):条约签订后,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侵略加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启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1901年)

1、原因: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2、时间:1900年6月3、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

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⒈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重大战役有:

①廊坊之战

②大沽口之战

③天津保卫战。

⒉评价义和团: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对于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义和团的蒙昧迷信及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4、结果:中国战败,1901年,英、美、俄、日、法、德等11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税担保;

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一、学会听课

用新的方式听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复习阶段听老师讲课,听什么?听思路,听提炼,听挖掘,听补充、听小结,听解题方法的指导。听课过程中,一有所得,当即记于课本天头地脚处,以供备忘,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学会课后自己整理教材

在历史能力测试中,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闭卷的选择题;一是开卷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和迁移以及运用基本的历史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千变万化的能力测试题都离不开考察你对教材的认识。所以,要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教材为本。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知识主干化。在知识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知识,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积累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力,以及准确性。这部分往往会在闭卷的选择题部分来考察。

(2)知识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这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并要注意这些历史对今天社会建设中的启示。这类知识一般在开卷部分以材料为载体多重设问来体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历史考试中有很大部分是开卷的,所以没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紧,如果对教材没整体认识和熟悉,根本没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因此,教材知识的线索化这个环节尤其重要。

(3)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文献材料和注释和课文中补充的小字。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用来加深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其次,掌握一些识图的技巧,如,注意地形图中的图示含义、线条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国名的变化;了解人物图中的神态;发现景物图中的细节和特征等。文献材料:一般在课文中用黑体字表现,它是史实来源的第一手材料或第二手材料,学习时,注意其出处,联系课文相关内容,解读其中语句的含义,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证结合的。小字部分往往容易在检测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个环节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在考场上把没见过的材料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三、注意历史复习中的。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浓缩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数字归纳记忆法、联想比较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