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从而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通俗地讲,学习方法即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际应用。下面给大家介绍如何进行初中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方法
1.抓要点提高学习效率
(1)抓教材处理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要知道,教材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依据。我们要通过老师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并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把握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职高的学习资料有限,重中之重就是大纲,用我的话说就是:大纲在手,天下我有。夸张一点,只要把大纲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弄懂弄通,高考也就轻而易举了。所以说,做题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
(2)抓问题暴露
对于那些典型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而不能把问题遗留下来,而要对遗留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处理,注重实效。所以说错题本很重要,你做错的题,才是你真正需要学习的知识,这些学会了,你的学习水平和成绩也就提高了。
(3)抓解题指导
要合理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要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运算过程,抓住问题的关键突破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有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法,现在肯定还有一部分同学不会十字相乘,只会笨法,这样的话做题就会耽误时间。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才合格。你说你会做,但是没时间做,一切还是零。所以简单快捷方法一定要掌握。
(4)抓
数学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一个思维的过程,平常做题,多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5)抓50分钟课堂效率
一般情况下,课上老师都会留上一段时间让同学们讨论或做题,这时候课上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课上解决,不要把问题遗留在课后,否则会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2.加强平时的训练强度
因为有些知识只有在解题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因此,在平时要保持一定的训练度,适量地做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题目,弄懂吃透,举一反三。
3.及时的巩固、复习
在每学完一课内容时,可抽出5―10分钟在课后回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细划分类,抓住概念及其注释,串联前后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诚然,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是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进而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那些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问题。例如,在一堂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中,教师按如下步骤进行:
(1)复习(a+b)(a-b)=a-b
(2)引导学生猜想(a+b)(a+b)=?有的学生回答(a+b)(a+b)=a+b,对此,教师不直接给予认定正确与否。
(3)启发学生观察正方形面积,发现正方形的总体面积为(a+b)(a+b),进一步发现大正方形面积为四个四边形的面积之和a+ab+ab+b,即(a+b)=a+2ab+b,对比以后,使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而加深思考(如图1)。
(4)推导出公式(a+b)=a+2ab+b。让学生在疑问与对比中更正自己的错误结论。
(5)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公式内容编成:“两数和(差)的平方等于首平方加尾平方,2倍乘积摆中央,积的符号怎样定,它和原来一个样。”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概念内容,加深印象。从而清楚地区别(a+b)的结论与(a+b)(a-b)结论的概念差别。
2.锻炼学习意志
一个人的意志直接影响其事业的成绩,然而,意志常常与困难同在,并在困难面前突显。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练习,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心智努力,在探索与思考中解决问题,但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应适中,太难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例如有的学生患得患失,怕失败而不敢参与学习竞争,教师就要经常提醒或要求他们将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本身,不要过多考虑后果;对那些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要提醒他们常常想一想学习对自己未来的作用;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易受外界影响而分心,就应训练自控能力,可以采取运用五官或身体各部分参与学习的方法,如在阅读的时候,不仅用眼,而且可用手指划划、用笔写写或用口念念;在学习中冒失草率,马虎应付的,就要培养自己沉着与耐心的品质。
3.端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说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意志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那么,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获取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外,还要依据合理可行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并不断反馈、不断调整、不断强化。
如何进行初中一年级的数学学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