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大全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 法:阅读指导法
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09年7月的淮北平原,突然下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这场雨一连下了十几天,淹没了道路,雨刚停歇,就有许多人聚集在大泽乡的山坡上,因为这场雨延误了他们去渔阳守边的行期,按秦法规定,误期当斩,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结果如何?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秦朝末期的那段历史。
二、新课探究:
1、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导入框的文字和图片。(媒体显示图片)
学生思考: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学生们自然会想起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古代修建这样庞大豪华的宫殿群,需要怎样的艰辛劳动?
2、分组讨论(四人为一组)
话题: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各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收集归纳整理。(媒体显示)
秦的暴政表现在:徭役和赋税很重,刑法残酷,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举例说明)不仅如此,宦官赵高掌权,政治变得更加黑暗。秦朝暴政在人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3、学生自主思索:
在这种情况下,你知道人民会怎么样?最初点燃战争的“导火线”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媒体显示)
战争的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4、分组学习:“陈胜、吴广起义“
初一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大全相关:
初一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大全 (二)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况。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战争经过: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起义;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起义,最终推翻秦朝的统治。
难点: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秦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而秦亡后的活动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三、学法指导
知识要素学习法:学习秦末农民起义要把握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和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
比较分析法: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后的表现。可从他们进入咸阳后的行为、他们对待人才等方面加以分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新课
1、出示秦始皇及秦朝疆域图片,让学生回顾第10课内容,提问: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什么来加强思想控制?从焚书坑儒这件事来评价秦始皇
2、教师小结:秦始皇功劳大但过错也不少,正是这些过错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导致强大的秦王朝迅速灭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二)、新课学习
1、秦的暴政
学生自主阅读秦的暴政,出秦的暴政表现在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
(1)繁重的徭役
展示图片加文字说明,秦始皇修筑阿房宫、骊山陵墓、长城、驰道和灵渠
(2)沉重的赋税。(说明统治者残暴,引起民怨)
(3)残酷的刑法。(死刑有十多种,连坐、诛连、轻罪重罚等)
拓展延伸:假如你是生活在秦朝的百姓,面对秦的暴政,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正是秦的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对秦的残暴统治成为历史的必然。
2、秦末农民起义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1)学习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原因。
(2)出示起义图片,讲解陈胜所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总结起义的经过、结果和意义。
教师小结:陈胜、吴广起义虽败,但他们鼓舞着后世人们反抗暴政,继陈胜、吴广之后,众义军中出了两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谁?
后期:项羽、刘邦起义
(1)项羽起义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